在东台镇西楼村书记陈安元的眼里,奔小康,就是要让更多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西楼村位于本市东郊,距市区10公里,沈海高速、国道344纵横穿境,交通区位优越。去年以来,西楼村认真谋划产业发展思路,进一步明确“南特、北工、东流、西养”四大区域协同发展思路,取得良好成绩。
“南特”,挖掘曙光河南千亩土地潜力,大力推行特经作物种植。党员种植大户金正兵一次性投资建成50亩温室大棚;退休干部程荣根带头示范栽培15亩大棚西瓜;村民金德龙有着多年的大棚西瓜培育经验,党支部邀请他为农户传授技术……该村通过党员、种植大户引领,带动上百农户种植特经作物,鼓起村民腰包。“北工”,借助村北精密机械制造产业园,让村民不出远门当工人。西楼村配合全镇完善污水管网、绿化亮化等一系列工程,进一步筑巢引凤、壮大园区。产业园内现有企业近百家,吸引近400名本地村民入园务工。“东流”,依托迎宾路两侧发展流通服务,畅通销售渠道,使本地农副产品销往广州、深圳等城市,卖出好价钱。“西养”,发动村民利用高速两侧取土坑的闲置水面进行鱼虾养殖,丰富水产市场,增加业余收入。
小康不是坐等来的,而是靠辛勤的汗水赢来的。陈安元说,西楼村发展好,村里就业机会多,年轻人要么去园区上班,要么自己创业,年龄稍大点的,则选择去物业干保安、做保洁。多少年来,村里形成一股比拼赶超风气,奔小康的路上家家户户有劲头。原来35户低收入农户早在去年已全部脱贫,今年全村一、二、三产业产值成绩显著,可增加村集体收入900万元。
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西楼村以党建为抓手,84名党员团结带领全体村民,一起“换脑子、出点子、找路子”,推动村域经济新发展。该村还与上海电气、祥华科技结对共建,及时分享党建工作经验,互通管理、招商信息,形成紧密型、合作型关系。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层社会治理是重要的一环。西楼村划分为8个网格,由村组干部担任网格长,选拔50多名事业心、责任心强的网格员组成基层治理力量,上管国家政策的落实,下管鸡毛蒜皮的调解,全方位助力村庄治理。
抬头就是蓝天白云,房前就是美丽田园,推窗见绿、抬头赏景、起步闻香……这两年,西楼村围绕卫生改厕、畜禽养殖粪污达标排放、垃圾分类等工作开展人居环境改造,从源头上减少了环境脏、乱、差的问题。同时,施行家庭“三包”,形成“人人都是参与者,个个不当旁观者”的生动局面。为温润村民精气神,村里还组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根据本村实际制定《村规民约》,组建志愿者队伍,大力倡导好人好事,弘扬文明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