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盐城 > 东台 > 正文
江苏东台:少儿弄巧舞弓弦 文化添色奏传奇 东台少儿二胡喜获省文艺最高奖背后的故事
2020-11-13 08:49:00  来源:东台日报  

这是二胡小池里的朵朵小荷,迎着新世纪的朝阳,露出尖尖小角。

这是满载生态梦想的世遗湿地,每一寸土地都清新自然,令人沉醉。

近日,第十四届江苏省“五星工程奖”获奖名单公布,本市少儿二胡节目《湿地映画》喜获省群众文艺的政府最高奖,这也是本市少儿二胡时隔八年再次获得的殊荣。

(一)

这是怎样的一次演出呢?

听,声声鸟鸣,从林中传来,从海滨传来,一声一声婉转清越。这鸟啼中,有的是自由飞翔的喜悦,有的是对生态家园的心满意足。

看,片片绿海,在风中摇曳。一簇一簇的绿啊,染就了黄海之滨的生态底色。最美的颜色、最自然的呼吸,一代代林工,在荒滩写就可歌可泣的绿色诗行。

瞧,只只精灵,跳跃在林中、在海滨,用一把二胡呀,将你摇醉。无论是闭目倾听,还是目不转睛,此刻,你的心,早已飞翔了吧,飞向了海滨那片土地。

《湿地映画》,是演奏,也是诗。

海风、候鸟、森林,大自然写就的情诗,被一群孩子演奏了出来。

这是二胡功力的展示,也是一次情景式再现,集音诗画于一体的《湿地映画》拥有着动听的旋律、诗意的布景、儿童的纯真。旋律上,五个篇章各有侧重,时而悠扬婉转、时而飞扬跳脱 、时而莺声燕语,音符的高低起伏,将滩涂湿地的原生态之美诠释得淋漓尽致。布景上,以绿色为主色调,远处的海滨、树林,近处的小木屋、茅草,一处处东台元素的舞美再现,让人如临其境。演奏上,所有的演员均为少年儿童,一群从7岁到14岁的孩子手持二胡,在绿树、茅草中穿梭,灵活地拉开长弓,俨然精灵。

就是这样一台节目,打动了盐城的评委,然后从苏北片区初评中脱颖而出,最终在全省决赛中夺得省群众文艺政府最高奖。

一次次鼓掌,一声声赞扬,这不仅是对节目、对孩子们的褒奖,更是对湿地最好的礼赞。

(二)

对于东台少儿二胡登上省级以上角逐舞台,东台人再熟悉不过了。

2005年《阳光灿烂》荣获省第四届少儿艺术节一等奖;

2007年《水乡三月天》在全国第十四届“群星奖”角逐中,将最高奖揽入怀中;

2008年《瓜儿熟了》获中国首届农民艺术节“银穗奖”;

2009年《梅香阵阵》《天仙情缘》分别荣获省第三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暨第五届少儿艺术节戏剧、音乐组金奖第一名;

2012年二胡齐奏《嬉莲》获省五星工程奖金奖……

一部部艺术精品饮誉省内外,受到专家和观众的一致好评。

作为东台久负盛名的文化名片,多年来,脱胎于东台小红花艺术团的少儿二胡在东台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气候,频频斩获全国及省各级比赛大奖,成为全国重点艺术院校二胡学员的重要输出地。特别是东台市实验小学小红花艺术团,在传承老一辈“小红花”精神的同时不断创新,取得累累硕果。2008年11月,东台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少儿二胡)之乡。

东台少儿二胡之所以独树一帜,不仅在于演奏,更在于创新。包括《湿地映画》在内,这些少儿二胡节目,都已经跳出了传统二胡乐曲的演奏。听过《湿地映画》的人都觉得,此乐曲既有阳春白雪的高雅,又有活泼灵动的轻快,既融会贯通盐阜地区的音乐元素,又和江苏民歌旋律完美结合。

更为突出的是,一个个具有厚重历史文化底蕴,以及东台特色的文化符号融入其中,水乡、西瓜、天仙、湿地……彰显独特韵味。2019年,黄海湿地申遗成功,文化界人士纷纷通过各自的特长去讴歌这片土地,一时间摄影、绘画、影视、诗歌、散文等艺术形式和湿地“联姻”,佳作频现。而以二胡的形式呈现,东台独树一帜。一个是世界自然遗产,一个是东台城市文化名片,湿地+少儿二胡,它们一结合,就是惊喜。

(三)

几易乐稿,数更舞美,18个月练曲,《湿地映画》走向舞台,包含着许多人的努力和付出。

盐城文化馆馆长杭笑春,是《湿地映画》创作团队的主角,也是东台少儿二胡的灵魂人物。这些年,东台在外获奖的少儿二胡作品大多都出自杭笑春。从东台走出,但目光从未离开,他用二胡去讴歌、去抒发,对家乡故土一腔真挚的爱让他的创作源泉不断喷涌。

起初,这部音乐作品并不是为湿地而作,初稿曲名为《春绿黄海》,目光聚焦在黄海国家森林公园的那片绿上。去过那片林子太多次,沉醉在绿海里深呼吸,一个个音符就在他心中跃动了。然而,就在《春绿黄海》初稿出来后不久,黄海湿地申遗成功的消息传来,杭笑春的灵感一下子迸发。于是,他再次前往家乡海滨,观鸟、听涛、踩浪,回去后连夜改写了原曲谱,这便是《湿地映画》。

然而,这一次也并不是定稿,在实际的演出、排练过程中,杭笑春又多次进行更改和补充,这才有了如今听到的旋律。

乐曲出来后,舞台呈现也走过了一段漫长的过程。一年多时间里,盐城市文化馆、东台市文化馆的辅导老师以及参加演出的小演员们,一心扑在了这部作品上。

导演杨莺,也是东台人。初次拿到曲目,她既激动又自豪,给孩子们讲家乡美,讲作品表现出的意境,讲作品的表现要求,一次次去激发孩子们的兴趣与表现欲望。

辅导老师薛莹是杭笑春当年的学生,如今成了杭笑春的助手。一次次往返盐城、东台,薛莹手把手地教孩子们演奏技巧,易错点反复更正、难点亲自演示,有时候陪着孩子们一拉就是一天。

从四层阶梯式舞台布置,到远近情境式平面呈现,《湿地映画》的舞美也进行了几轮更新和改进。每一次换新,舞美老师杨丽都得从头再来,教舞步、站姿、动作,甚至包括笑容。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市文广旅局长期以来注重特色文化打造,悉心培育二胡文化品牌;市文化馆的王梓、周全等辅导老师排练期间全力以赴、一丝不苟;排练基地市实验小学,校长、老师全力支持。

各方面的努力和支持,是对工匠精神的最好诠释。

从演奏技巧上来看,《湿地映画》相当于二胡社会艺术水平考级九级的演奏水平。可是,很多人并不知道,初开始拉这个曲子时,有四五个孩子还是幼儿园的孩子,学二胡不过一年多。但,勤练、优练,就一切皆有可能。从此,孩子们一日日反复练习,从吱吱呀呀,到流畅悦耳,时间带来的改变,促成了这部作品的完美演绎。

每一场演出,都是对家乡美的一次推介;每一阵掌声,都是对文化自信的一种坚定。

《湿地映画》走了出来,相信,不久还会有更多的优秀文艺作品走出来,因为一份故乡情在,一份文化情在。以精品推动文化交流,我们一直在路上。

责编:盐城东台文明办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