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盐城 > 东台 > 正文
江苏东台:一把“金钥匙”开启乡村治理新画卷
2020-11-13 08:51:00  来源:东台日报  

去年底,南沈灶镇兆丰居委会接手187亩土地领办集体合作社,从党总支书记到居委会“两委会”全体成员,积极参加领办,全力开拓致富新路。据悉,该集体农场今年收获水稻225080斤,毛收入25万元,增加村集体经济约5万元。如今的兆丰居委会,农田作物丰收在望,农家小院错落有致,一派怡人的田园风光。

党群连心奔富路,椒乡“徽”映党旗红。在“果蔬椒乡”产业园青椒展示馆,五色彩椒“编织”成画,“党建富民”四个大字格外醒目。在这里,农民可以到椒农书吧坐一坐,听一听乡土人才培训内容;可以到连片逾千亩的果蔬椒乡示范种植核心区走一走,看党员干部、小红椒志愿者、大户能人如何送技术、传经验、解难题、办实事……近年来,南沈灶镇通过党建引领这把“金钥匙”,集众智、聚合力、施良策,成功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该镇陆续在产业链上成立49个农业党支部,“果蔬椒乡”产业园建立后,又专门成立镇村联动的青椒产业党总支,通过设岗定职、志愿服务等方式,在技术推广、信息互通、困难帮扶等方面积极贡献,树立起先锋形象。预备党员徐仁书,满腔热忱为低收入户传技术送经验,还主动拿出大棚物资给低收入户免费使用;党员王亚东,流转土地150亩,主动接纳低收入户到椒棚打工,一般零工常年收入可达2万多元。村民在党员带领下,靠种青椒鼓起了腰包。

5年前,兆丰居委会集体大账亏欠逾140万元。该居委会成立合作社,加大力度推进土地流转,短短数年之间,特经作物种植面积激增到2500亩,2019年底集体积累增加到76万元。居委会联手科技专家,由村到镇,推进农民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提升高效种植产出率;依靠园区服务,引导农民做大做精沈灶青椒;循环种植土地,实施换茬轮作种植,推进合作社步入科学种植新路;平田整地节约资源,仅今年新收回的800亩发包地,通过填平废沟塘渗溢土地就达21亩,加上去年其他地块平整,总渗溢土地近70亩;挖掘土地潜力,放大特色农业优势,吸引客商投资南沈灶,共谋新发展。

乡村振兴,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南沈灶镇坚持以德治“春风化雨”,以法治“定纷止争”。去年底,在上海打拼多年的东台上海商会会长马年青从镇领导手里接过“慈善之星”奖杯,这是对马年青连续18年为镇敬老院老人送温暖的褒奖。慈善之星是该镇设立的“沈灶之星”五奖项之一,其它还有公益之星、富民之星、诚信之星、孝贤之星。该镇把加强基层党建、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作为贯穿基层德治建设的根本,从体制机制优化完善着手,完善德治好人评选领导体系。镇村建立由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和村党总支书记任组长的“五星评选”领导小组,构建“网格+支部+党员德治好人”模式,在全镇18个村居党支部广泛开展“新五星”评选活动,做实做细“党建+评选+治理”,让“五星”评选形成制度,逐年沿革,每年冬训班给“沈灶之星”颁奖。通过近三年“五星”评选,累计评出各类德治好人48人,其中徐晓松、仲扬凤等人被评为“东台好人”,徐仁书获评“东台好人”“盐城好人”。

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是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重要基础。天鹅村以乡镇治理现代化试点和村集体经济示范建设为契机,探索以村规民约、村民议事会、老年协会、道德评议会(道德讲堂)、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为主要内容的“一约五会”村民自治体系,充分发挥协调发力、融合互促的乘数效应,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连续五年被评为市文明村,镇综合先进村。

“老娘舅”是南沈灶镇的乡村治理品牌,由村里的老党员、老战士、老教师、老模范等组成民间纠纷调解小组,化解邻里纠纷、家庭纠纷、界址纠纷等矛盾。镇相关部门还积极组织调解小组成员向各村法律顾问学习法律知识,参加法治宣传活动,进一步增强调解技能。据该镇司法所统计,今年以来,各村居“老娘舅”已成功受理调解纠纷300多件,村(居)民提起的民事诉讼案件近两年逐步下降。全镇18个村,已有万桥等11个村(居)先后创成省民主法治示范村,占全部村(居)的61%,另有港桥、大桥等村创成盐城市民主法治示范村,金星、陈、唐西、东刘、晨光等村(居)创成市民主法治示范村。

责编:盐城东台文明办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