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供电公司档案管理专职岗位上,宫冬梅像一个“流动智库”,守护着尘封的历史,服务着公司的发展。32年里,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也没有惊天动地的伟业,但公司档案大事记上的每一项都凝聚着她的心血。
1988年,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宫冬梅就接手了档案工作,年仅20岁的她对档案管理几乎一窍不通。那时,东电的档案工作也刚起步,管理相对薄弱,条件异常艰苦。昏暗的档案室,老旧发黄的资料,曾让宫冬梅心生怯意:“如果成为档案员,就这样抱着旧纸堆到老吗?”她努力说服自己,并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钻研档案业务知识,推动公司档案工作不断发展。
从档案法的普及学习,到软硬件的基础投入;从管理机构的建立健全,到业务能力的强化培训;从各类档案的整理归档,到数十种资料的编研加工……宫冬梅边学边做,公司档案工作日益完善。
为推动档案管理提质升级,宫冬梅对文件材料重新整理、立卷、归档,同时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支持,改善硬件基础设施和信息化水平。她以档案数字化建设为重点,完成室存档案数字化25万多页,实现档案资源系统内共享。目前,除会计档案和涉密档案外,室存档案数字化达100%。
随着上级主管部门对档案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宫冬梅着手对公司档案管理二级网络的成员进行法律培训和业务指导,帮助公司兼职档案员迅速熟悉业务,在各自岗位上做好档案收集整理。
“不仅要把档案管理好,还要把档案利用好、开发好,让档案活起来。”宫冬梅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服务性很强的工作。因此,经常深入一线,跟踪和参与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在工程开工前,主动将工程档案具体要求、竣工文件材料的收集范围等逐一向工程建设各参建单位技术交底;开工后,加强现场检查和指导,保证工程档案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随着近几年配、农网改造工程全面展开,她积极指导督查配、农网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目前共完成配、农网档案资料15383卷。
工程项目的不断增多也对档案的查找利用提出更高要求。宫冬梅坚持实用简便原则,将库藏档案信息资源编研成对公司生产有价值的参考资料,将“死”档案变成“活”资料,编写了《东台市电力工业志》《东台市供电公司组织机构沿革》《大事记》《电网运行方式汇编》等,档案利用成效显著,为公司各项经济活动提供了大量宝贵资料。
在发挥档案专业价值的同时,宫冬梅还注重挖掘档案的人文价值。她利用实藏档案,牵头建成公司陈列室,通过真实的文字、图表、照片、实物等形式,展示东电发展历程,成为重要的企业文化教育示范场所,被江苏省档案局授予“档案文化建设精品成果优秀奖”。
档案室里的万卷资料,记录着东电发展的点点滴滴,也承载着宫冬梅的爱岗与奉献。在她的不懈努力下,东电以优异的成绩于1999年顺利通过“档案工作目标管理国家二级”认定、2008年通过档案工作五星级认定、2018年通过省档案局5A级数字档案室创建现场测评。她也先后在《中国电力企业管理》《江苏电力行业管理》等多家刊物发表档案专业论文数篇,被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授予档案工作30年荣誉证书;省电力公司授予宫冬梅“档案工作先进工作者”“优秀档案工作者”“兰台耕耘荣誉奖”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