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盐城 > 东台 > 正文
江苏东台:见证时代变迁 普查员眼中的“东台惊喜”
2020-12-15 09:00:00  来源:东台日报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正如火如荼进行。作为“大国点名”主力军,普查员们奔走一线,不断用自己的双眼,探寻发现东台城市的变化。

水更清了、路更宽了、楼更高了、灯更亮了、景更美了……每一项变化,都是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的生动描绘,是经济快速发展的真实写照,也是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信号。

科技 迅猛发展

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人口普查方式也在与时俱进。与十年前相比,此次普查从纸质表登记改为电子化方式登记,依托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让普查更加快速、便捷,节省了人力、物力的同时更提高了数据的准确性。另一方面,普查更加以人为本,住户可以选择自主填报和普查员上门两种方式,全流程加强对公民个人隐私的保护,公众个人信息保护意识持续提升。

作为一名热心公益的巾帼老将,望海社区的人口普查员钱荷生已经参加过多次人口普查。“因为这次普查采取全程电子化录入,我们也加强学习,熟练掌握和运用人口普查小程序,一边调查、一边录入,同步上传数据,普查效率明显提高。”钱荷生阿姨说。

随着科技发展和国家加大投入,人口普查效率大大提高。“前几次全国人口普查时,我们还只能依靠手工绘图、手工填写普查表。”钱阿姨回忆说。那时没有配备电子采集设备,前期基本依靠人工。普查员披星戴月、多次上门,费时费力,还容易出现误差。

人口普查的点滴变化正是社会进步的一个缩影,十年之间,“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正在涌向社会治理的方方面面。

“前不久,我的老母亲通过居家养老服务平台,预约了工作人员来到家中,帮助打扫卫生,陪她聊天,我们感到非常贴心、满意。”钱阿姨说。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同时提供“助浴、助洁、助餐、助聊、助医”等各类居家养老服务,让“老有所乐、老有所依、老有所安”成为现实。

除此之外,智慧东台手机APP项目整合了全市各类政务服务、社会服务等公共资源和数据信息,是为广大市民搭建的线上综合移动便民服务平台。企业和群众可在政务服务中心一站式自助办理所需事项,真正实现“信息多跑腿、群众少跑腿”。市互联网医院作为一种线下到线上的全新医疗服务模式,对居民的全生命周期、全就诊流程进行了统一的管理和优化。“互联网+”带来的便利,极大地提升政府管理和服务的水平和效率,不断提高广大群众的幸福感、满足感。

生活 有滋有味

人口普查能够准确反映人口结构分布、城乡住房、行业职业、迁移流动、婚姻生育等情况,为教育和医疗机构规划、教育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工商业服务网点分布、城乡道路布局等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依据。

团北村的张少进参与过1990年人口普查,时隔30年再次参加普查工作,他坦言最直观的感受是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越来越多样化。30年前的人口普查表上,绝大数人的就业信息是农民、工人,另外就是教师和医生。如今,随着贺鸿电子、上海电气、玻钢院等一批企业入驻高新区,大量外来劳动力和技术人员流入东台,同时也吸纳了不少团北村民就业,丰富当地就业结构,提高经济收益。

“随着一系列创业就业优惠政策落地,很多有志青年选择返乡创业。”兴房村的人口普查指导员金小波在走访调查中发现,在外打拼多年的本村人带着技术和积蓄返乡,从事生态畜禽养殖和环保设备生产。村里的欧美尚生态农业园以瓜为媒,敲开上海市场,辐射带动了300多个农户大棚种植,创造了200多个就业岗位,农民人均年增收达到1600元以上。

经济条件的改善必然带动生活条件不断提高,人口普查表中有关居住情况的指标,直观反映了广大市民居住状况、生活设施改善。不少人口普查员表示,拥有多套房子的居民和因城市改造而搬迁的居民逐渐增多,导致人口流动大大增加,人户分离现象日益突出。不好找人、找不到人,给普查工作带来新挑战。东台镇人普办的王卫兵从2000年开始就一直参与人普工作,“乡村变社区、村民变居民、平房变楼房”的改变让他深有感触:“村庄数量少了,20年间,东台镇辖区内许多村民现在变成了城市居民。”

居民的住房条件尤为值得一提。房屋类型日渐多样化,大平层、洋房、别墅随处可见。老旧小区修缮工程有序进行,老旧管道改造、屋顶屋面翻修、外墙修复粉刷等项目接连开工,智能快递箱、智能充电桩、无障碍设施纷纷入驻,老旧小区旧貌换新颜,功能使用上也焕然一新。

“我们团北村不少新型小区还装了电梯,人口普查人员登门入户也方便了很多。再看看周边,商业街区、学校、医院、文化小广场、便利店、农贸市场、高速公路样样都有,生活非常方便。”谈到这些年村里的变化,张少进既欣喜又骄傲。

“随着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深入推进,普通旱厕已经基本退出历史舞台,村民家里干净又卫生,居住环境明显改善。”东台镇人普办的袁姜丽诉说着自己的发现。近年来,不少新建垃圾分类收集点、垃圾智能分类设备、微动力污水处理站等环保配套设施在各镇村居闪亮登场,于细微之处彰显广大市民绿色环保理念和健康生活方式。

观念 逐渐升级

伴随着理想信念、价值理念和道德观念的不断变化,越来越多人的文明素养、环保意识和价值追求也发生了明显提升。

第三次参与人口普查,何垛桥社区的凡琦表示,二十年前,填报居民的受教育程度多以初中、高中为主。这次她上门登记的时候,开门的很多都是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本科、硕士、博士都有,还有不少是刚毕业没几年就选择回家创业或进入本地高新企业发展的。”从“留不住”到“凤还巢”,这让凡琦感到很欣慰。

普查对象的素质水平在提高,普查员也“不甘落后”。根据市人普办工作人员透露,此次有不少大学生也加入了人口普查志愿服务大军,大学生们不仅将知识学以致用,以专业的绘图、统计方式提高了房屋标绘工作的效率及质量,有的还直接协助普查员入户登记,奉献青春力量,反哺故土,为家乡服务。

毕业于南京财经学院的周睿就是这群人普新生军里的一员。“几个月的走街串巷,我看到东台新建了许多中小学校及幼儿园,让全市学子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周睿说。

教育是第一民生,是城市发展的第一内涵。从普查员的眼中,我们可喜地发现,在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持续推进下,教育均衡化程度显著提高。此外,东台人的健康观念也发生着极大变化。

80、90岁以上的老年人数量在增加,百岁老人人数又创新高。不少普查员在上门普查或在人口密集的公众场所调查时发现,很多人选择戴口罩。为广大市民称道的,还有本市全民免费健康体检项目,根据不同年龄段,分批次、分阶段进行全民免费健康体检,真正把这项暖心惠民工程落到实处,为广大市民的健康保驾护航。

随着全民健身的发展,更多人对健康体魄有了深切的理解与追求。今年,本市还在茶城花园、北海花园、望海小区、窦楼小区、中亚城市花园等老旧小区安装了健身器材,全市新建了21片社会足球场地、14个高质量笼式多功能灯光球场和10公里健身步道,强健的东台市民正在向全面小康的前方加速奔跑。

未来 越来越好

此次人普工作过程中,凡琦还有一个很惊喜的收获,那就是辖区内很多贫困家庭摘掉了“穷帽”。部分居民通过自主创业,小生意做得红红火火。人社部门也有针对性地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岗位,帮助贫困户技能脱贫,让大家找到满意的工作。“十年前通过社会各界帮助,完成学业的寒门学子,如今已经走上工作岗位,回馈社会,挑起了家庭的希望和责任。”见证着一户户住户搬出了老旧的宿舍楼,搬进了新小区,凡琦开心地帮大家办理各种手续,乐得忙碌。

当七人普遇上拆迁区块,对普查员来说是个很大的挑战。不少五人普、六人普的“过来人”在确定了负责的普查小区之后,在8、9月份就开始了摸底工作,把自己负责的普查小区住户摸了个“通透”,连搬走多年的住户也没有落下。“很多社区工作者既是负责我们征迁的工作人员,又是这次人口普查的主力军,与我们都熟悉了,也节约了双方的时间,提高了普查效率。”刚刚搬进仙湖花园的郭东升连连赞道。

无论是人口普查还是征迁工作,既涉及国家的大政方针、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也涉及到我们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关系着城市的道路、医院、教育等设施建设如何与人口发展水平相适应。正是广大市民用实际行动支持、配合人口普查和征迁工作,让我们的城市发展步履铿锵,城市布局结构日趋合理,城市面貌日新月异。

跨过湿地大海,也穿越人山人海。10月初,弶港镇人普指导员费翔多次独自驾着一辆小车,沿着南北85公里长的海岸线,走遍辖区内的社区村居,摸清了三仓农场、金东台、新川农场等省市级单位的人员情况,他们是东台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伴随着康养小镇项目的落地和沿海旅游的持续发展,他们将继续大放异彩。

在刚刚结束的名校优生东台行活动中,不少高校学子纷纷与东台的企业单位签订意向合作,不久后他们将乘着即将开通的盐通高铁,加入东台发展的大速度中,他们有的人会成为下一个十年人口普查的“新东台人”。

但我们也在坚守着那些“不变”,我们还会相约在黄海森林公园,去感受那一抹清新之绿。我们依旧热爱鱼汤面和陈皮酒,这是刻在骨子里的东台味道。我们会经常走出间隔分明的高楼大厦,欢聚一堂,品二胡音美,话东台故事,留住那些人情味儿。

十年一度的人口普查,我们体会到东台的飞速发展,感受到浓郁的时代气息,见证了东台人与时俱进的精神面貌。相信高质量的普查数据和全面发展的东台人,将为东台下一个十年新征程提供更坚实的基础,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取得新进展。

下一个十年,人口普查报告会更加亮点纷呈。

下一个十年,“东台答卷”成绩将更加亮眼。

责编:盐城东台文明办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