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幢幢新楼,粉墙黛瓦,红旗翠柳,无论伫立在哪一个角度来欣赏,蓝天白云下的康居小居,俨然是李可染一幅名作《家家都在画屏中》;
一处处工地,机器轻唱,传输有序,无论见到的是哪一位建筑工人,安全帽下展露的都是一张张干净的笑脸,恍如步入了歌曲《梦工场》。
是的,这就是苏北阜宁生长出来的建筑奇迹,这就是美丽“中国梦”的当代阜宁拼图。
阜宁是硬铮铮、响当当的建筑大县、名县,“中国建筑之乡”和“江苏省建筑强县”的殊荣迭加,玉成了一帧闪耀经年的名片。
步入新时代,阜宁县人大常委会,不忘初心,主动作为,用使命和睿智,由制造到智造,变困境为胜景,赋予这张名片全新的光华。
逆光里的清醒
2019年3月的阜宁,春在枝头破料峭。
一日下午,县人大会议室气氛热烈,这是今年的第三场县人大常委会主任与县人大代表座谈会。
近年来,传统的建筑行业面临困境,“建筑之乡”之于阜宁经济发展,已然不是耀眼的光环,而是一道“金箍咒”。大小建筑企业、在埠在外的建筑队伍,都遭受前所未有的冲击。压力再一次考验红色老区的执政者和决策者!
阜宁是“铁军”策源地之一。这里的“铁军”有两层含意,一者,是抗战时期饮马古黄河畔的新四军军部;二者,是改革开放时代过江越海在国内外,从事建筑的十万大军。两者间,虽在经度上有着时间之隔,但在精神的纬度上,有着一脉相承的压不垮、打得赢的意志品质!
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县人大常委会与县政府相关工作部门通力协作、鼎力支持,在县政府的积极努力下,我县建筑业在逆境中奋起,迎来了逆光期中第一缕新曙光。288家各类建筑企业,三年来,全县建筑企业共创鲁班奖1项,荣获国家、省、市优工程54项,创省、市文明工地共50项,申报成功省、市级QC成果49项,完成建筑业产值1256亿元,平均年增幅9.5%。
打响困境破局的硬仗,打响产业升级的新仗,按理说,有县委决策,有县政府实施,县人大完全可以“退”到一个闲适而冲淡的位置,鼓鼓掌,加加油,既不失身份又不失职。但县人大常委会一班人,有着“逆光里的清醒”,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实践之中,我们必须与县委县政府站到一起,家和万事兴,有为赢天下。于是,县人大常委会在春光初渡、开启全年的关键时期,再一次邀请全县建筑业的人大代表,为阜宁的建筑业发展建言献策。用县人大常委会主要领导的话讲,欢迎建筑业代表们,再一次向“娘家人”说说掏心窝子的实话。
每一位代表都有一颗明大义、知感恩的心。为了建筑产业(企业),县人大近年已多次召开这样的专题会议,不断地和县有关工作部门一起帮助大到产业整体、小至一家工地,解决了不少难题困境。今天,这一场专题座谈会,温暖如春。
春光里的奔忙
由于气氛活跃,代表们畅所欲言,声动屋宇,兴飞眉上,座谈会从下午2时30分,一直开到晚7时光景。
散会后,县人大常委会所在的楼层灯火璨然,工作人员连晚将代表们提出的问题和建议形成代表建议案,翌日一早上班就递交给县政府办理,同时组成建议督办小组对政府相关部门办理情况进行对接和跟踪。
5月时分,繁花似锦,春光烂漫。县人大常委会邀请建筑业老行家组成专题调研组,深入建筑企业与代表和企业负责人进行调研走访,并赴外地实地考察学习,将代表和企业反映的问题归类,常委会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先后两次与住建、行政审批、税务、人社、司法等部门分管负责人进行座谈,切实为代表和企业解决难题,破解发展瓶颈。同样高度重视的县政府,在最恰当的时间召开了建筑业发展座谈会,会同企业分析产业发展走势,谋划企业发展方向,协调解决发展难题。
县人大的代表座谈会和县政府的专题会议在全县建筑业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县住建局相应编制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建筑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还制作了《阜宁建筑业合作推介手册》,向上积极争取建筑业发展的政策、资金等各项支持,定期到传统、重点市场举办阜宁“中国建筑之乡”品牌推介活动。社会各界都意识到,阜宁建筑业将迎来新的春天。
一位建筑企业老总,目睹县人大委办的同志,有的年纪半百了,为他的企业忙里忙外,额头上沁满细密、莹亮的汗珠,他面对花丛中劳作的工蜂,动情地吟诵出两句古诗:“采得百花酿蜜后,不知辛苦为谁甜!”
我县在建筑产业的转型升级上快人一步,引领着行业发展,但是还跟不上现代建筑业发展的脚步,如何助推建筑业转型升级,又是一道课题摆在县人大常委会面前。
今年春夏之交,县人大常委会推行人大代表“双组”模式,根据人大代表专业特长和职业特点,按行业编组,“建筑业发展代表小组”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代表们来自我县各建筑企业,他们有的是企业负责人,有的是企业技术骨干,是阜宁建筑“铁军”普通员工代表。
又一日,西沙湖人大代表之家,一个有着古朴风格的农村小院。全县建筑业发展代表小组在开展一场关于建筑产业转型升级的专题讨论。
正在阜宁调研的市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倪峰同志知情后要求参加座谈。代表们从建筑产业转型升级的前景聊到企业面临的瓶颈,探讨如何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行突破。倪峰高兴地称赞道,这样的座谈打破了企业纵向竞争传统格局,而是通过横向交流,互相学习,携手共进。这是阜宁县人大不忘初心、有为创新的生动体现。
荣光里的坐标
建筑大县,如何成为建筑强县?
名县阜宁,又如何在新时代勇夺市场?
困境有时也是生活的哲学家、事业的开导师。
始终把时间、精力和使命,浸泡在我县经济支柱产业建筑业之上的县人大常委会一班人,在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主任会议听取了县政府关于建筑业发展的情况汇报,建筑业发展小组的全体代表列席了会议并进行了会议讨论。
从县人大领导,到企业代表,大家在几年的探索与付出中,心心相印,获得一个所想相同、所见一致的集体智慧:传统的建筑业只不过是一只蛰伏的凤凰,它需要涅槃,需要新生!
会议认为,积极响应国家建筑业发展政策是首选,加快建筑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向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转型,向建筑产业现代化迈进是必然,发展绿色、节能、环保的装配式建筑是生态文明建设更是时代发展的必需。
这些,都已深烙在县领导集体的心坎上,决策者应声而动,蓝图挥椽。2017年,我县高起点规划了绿色智慧产业园,建成了苏北最优最大产品最全的建筑现代化生产基地。标志着“中国建筑之乡”阜宁,在新时代找准了新生的坐标!
从党政到社会各界,对建筑业的关心、支持和建筑业自身的不断成长壮大,一如冬日里的暖阳,为阜宁建筑业的发展送来了汩汩热浪,这些,不仅让全县建筑产业的组织者、从业者群情振奋,同时,又令县人大全体人员感到欣慰与幸福:阜宁的传统产业已经越过最困难的时段,尽管离臻于辉煌的境地任重道远,但阜宁百万人民明晰了愿景,赢得了当下,看到了信心!
初冬时节,在阜宁装配式建筑产业园,我们惊喜地发现晟功筑工整洁的生产线上,不见飞扬的水泥和沙土,也没有肆意横流的污水,一块块崭新的预制楼板,从巨大的模具里“脱”颖而出,这是晟功集团为“求是”广场定制的三板。
在求是广场的建筑工地上,衣饰整洁、面带笑容的工人正将建筑模块进行吊装、连接、外墙装饰,他们动作娴熟,又轻快裕如,昔年尘土飞扬、汗流浃背的情景一去不返。
休憩时分,一位头带湖蓝色安全帽的后生告知我们,他2019年9月份回到老家,不再去东营打工。他谈的对象也在县一家建筑企业上班。他说,阜宁在外面建筑工地上打工的人多着呢,听说家乡的建筑企业好起来,不少人都想在家门口挣钱过开心日子。
他的笑脸在冬阳下,漾动起耀眼的光亮,这也应了一位诗人的诗句:人开心时,乡愁都是暖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