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盐城 > 阜宁 > 正文
阜城十里风光带:开辟农旅融合发展新路径
2020-03-12 10:59:00  来源:阜宁日报  

   漫步在景区路上,一股乡土气息扑面而来,亭、桥、湖、屋、树不时闪过迷人身姿。于木村动情地向我们介绍了这里的变与不变的哲学话题。

  2015年阜城街道吹响“全面协调发展,建设美好阜城”的集结号,给城关镇想干事创业的广大干群迅速点燃一股强势激情。纵观阜城工业发展又好又快,农业发展却明显滞后,城乡二元结构差异显著。新港、小灶、方黄、城东、杜庄等五个村,虽地处城郊,但“灯下黑”,房屋破旧,环境脏乱差,农民过着向土地要生活的平淡生活。典型的落后农村,无法释放人的潜能。农民对彻底改善生活状况,改变家乡面貌充满渴望。针对五个村的实际情况,在国家“五大发展理念”指引下,阜城街道适时提出了打造传统农耕文化与现代农业相融合的十里风光带景区。

  景区在204国道以东,以新港、小灶、方黄、城东、杜庄五个村为主体,面积3万亩,由北向南,从泳正门到家和门总长11公里。贯通五个村的生态旅游景观线最早进入公众视野,成了景区的黄金线。河道疏浚、河堆栽树、架桥拓湖和乡愁馆、状元塔、小火车、儿童智能拓展区等工程有序推进。

  为策应盐连高铁连接线变成景区另一条黄金线,乡情馆、乡亲馆、伏羲广场、竹林、大粮仓等工程次第展开。2018年9月23日在全国第一个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景区正式对外开放,本着以人民为中心,为农民建一个旅游休闲场所的初心,公园一律不收门票。

  景区内纯朴的民风、礼仪的农民洋溢着幸福的喜悦,赋予了乡村振兴新内涵。

  景区内矗立着泳正门、家和门,一排排粉墙黛瓦的农民新房、开阔的休闲场所、挂满色彩斑斓的奇珍异果。景区一直人气火爆、游人如织。盐城市一小、亭湖实小、射阳实小、滨海实小、幼儿园等纷纷组织学生前来感受农耕文化,增长农耕知识,学生、老师、家长反响十分强烈,对阜城十里风光带景区给予一致好评。

  登上高处,看得更远;目光远大,境界高远。阜城街道有明晰的建设理念,就是传承农耕文化,提高农民生活品质,以农带旅、以旅兴农,文化、旅游、农业互动融合发展。将景区建成“四季分明、田园风光”的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和乡村振兴的样板。

  华彩铺大地

  在新时代江淮乐地美好蓝图指导下,阜城街道党工委一班人精心擘画国家利好的“三农”政策阜城篇章,汇聚各方力量,专注农耕,留住乡愁,让华彩在阜城大地上铺就。

  专注农耕出彩,传承农耕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许多充满古人智慧和工匠精神的农耕器具逐步退出,为了让人们记住人类这一发展历史,感受生活的不易,让人们留住乡愁,街道从2015年起,广泛收集了农耕器具。目前,已馆藏一万多件,为全国件数量最多的农耕博物馆。景区内农耕器具随处可见,多角度、全方位、深层次传播农耕文化。乡愁馆游人如织,这里印刻岁月斑驳的老物件,逼真的阜城大街曾红极一时的老字号商铺,乡村农忙、过年及婚嫁热闹非凡的场景和大粮仓等复现。高耸转动的大风车,需要用力推、使劲踩的水车,随处可见的推磨、石磙、疏稻机、粉粹机、脱粒机、拖拉机等大大小小机械、用具,人物亲切、物品熟悉,浓缩的农耕文化在现代生活中依旧有着无法替代的神圣地位。坐了老火车、看了老物件,许多老人泪流满面,有的甚至嚎啕大哭……

  立足生态出彩,展示田园风光。按照“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标准,天蓝、气爽、水清、地绿、花香是常态。街道连同五个村干群同心协力,高瞻远瞩,压实责任,主动作为,严管宽制,大力实施清水工程、治污工程、清意杨工程、绿化工程、绿色稻米工程五大行动。景区所有河道全部疏浚,河道深挖三尺;整田平地,清除垃圾杂草;粗放型的畜禽养殖场全部关停;清理3万棵意杨树;栽植3万棵水杉、银杏树、果树等;新拓4000亩连片绿色稻米基地,景区呈现“四季分明、田园风光”的色景。被村民们誉为“母亲河”的朝阳河更年轻,城东放心粮仓名副其实,省级有机稻米基地尽显田园风光。

  紧扣娱乐出彩,彰显农旅融合。“只捡儿童多处行”,儿童乐园、小火车、荡秋千、状元塔等,是学生校外活动丰富多彩的课堂。“以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家庭,青春之中国……”,画舫、索桥、鸳鸯岛、鸳鸯水车、竹海迷宫、旅游单车等,给了青年人深入生活畅想人生的动力与信心。“最美不过夕阳红”,三乡馆、伏羲广场、家广场、家桥等,辛劳一辈子的老人重拾青春的浪漫与坚毅,故交新朋、粗茶淡饭陪伴左右。天之所赐,2019年4月18日下午5时半,正值伏羲塑像落成景区之时,两条长蛇现身旁,令人神奇!为将此实景记录,建了神蛇亭。旅游业的发展带动农村面貌的改善,阜城东郊欣欣向荣,生机勃发。

  一枝一叶总关情,阜城街道领导集体深刻领悟“我是谁,为了谁”的内涵,打造密切联系薄弱基层的生命线,把惠民政策快捷送到千家万户。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外化为实际行动,哪里需要到哪里,哪里艰苦到哪里,与百姓打成一片,全身心投入十里风光带建设。建设过程中,勤俭节约,一分钱掰作两瓣花。一景一点、一草一木,精雕细刻,看得出,阜城街道党工委一班人用了真心,倾注了真情。

  硕果惠乡亲

  十里风光带,十里不同天。田园是景区,农家变客舍,农产品成旅游商品,以农为旅,以旅为业,不仅促进农民增收,还改变了他们的精神面貌。谈到十里风光带这个被乡亲们视为“聚宝盆”的建设所带来的连锁效应,于木村感慨良多。

  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一斤大米10元钱,算是高价了。十里风光带生长出来的米就能卖到这个价,还常年供不应求。绿色无公害水稻基地,土地平整后,土成型、田成方、路成网、渠配套。现代化的水果种植园品种多、果品质量高,且纯绿色无公害。十里风光带又布局了水产养殖、田园观光及农耕文化体验、四季果园和农产品展销等农旅融合产业。当地农民在吃、种、玩、看的方面获得了很大收益。2019年国庆黄金周,小摊位每个每天都有3-4千元收入。阜城街道打“乡情牌”“乡愁牌”,鼓励引导了一批企业家和农民工返乡创业,带动了农村产业的发展,带动当地农民就业,增加了农民收入。

  转活了农民的脑袋瓜。农旅融合发展,让农民增添了智慧,增长了才干。随着优质绿色农产品市场需求旺盛,十里风光带主攻绿色发展,通过土地确权、土地流转、土地合作、土地合股,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十里风光带将面向全县市民再推出1万亩“共享稻田”,每年给认领的市民提供50公斤大米,认筹价格1000元。他们还将推出认领蔬菜瓜果项目。认筹的农产品都是“私人订制”的,绝对绿色无公害。信心满满的景区还欢迎认筹者组织亲友团来收获自己的成果,分享收获的喜悦。以前种田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单打独斗,如今从播种到收割,全程都有城里人视频关注,有些人还专门从城里赶来体验帮忙。农民不仅赚了钱,还交了朋友。这种互利共赢的形式,有力地推动了绿色发展深耕落地。

  激发了农民的精气神。阜城街道核心景区是回乡探亲的游子敬重的精神家园,现场看实况,田头话桑麻,淮剧大家唱,农活竞技场,激发思念故乡、回报家乡之情。感恩农业,感恩家乡,感恩父母亲友,似乎平常的自然风光、淳朴乡村大地上,耕种着不平常的重义、孝亲的甜果。传统的农耕文明注入了新鲜血液,正确的价值观、幸福观添加了精准的注解。同时盐阜海盐地域文化、里下河以淮剧为代表的民间文化得到弘扬,在此闪耀着明亮的光芒。

  十里风光带溢满诗意,充满浪漫,人文气息浓郁。鸳鸯岛、鸳鸯水车、乡间大锅灶、鸟巢、民居民宿等公益性占多的服务项目,为这座公园式的“绿野仙踪”多了家的舒适。传统意义上单一型的农村样式已褪去,大众游览、休闲、交流、学习、冶情的一方新奇天地正紧随新时代而来。这种合着时代节拍的崭新生活方式所蕴含的新文化、新观念,让十里风光带呈现出了一种大美。每逢节假日,这里人山人海,欢声笑语不绝于耳……

  金杯银杯,不如游客的口碑。徜徉在这方美丽土地上的人们无不感受到:十里风光带,是新发展理念的馈赠;是美丽乡村的使者;是留住乡愁的遗存,是农旅融合的阵地;是躬身民情的哨所。

  每天必来景区看一看的于木村书记由衷地说,十里风光带建设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是阜城大地上的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是广大干群意气风发的集体创作,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科学指导和大力支持,得到了县有关部门的有力配合。县领导多次亲临现场调研、指导,给予极大的鼓舞和鞭策。扬帆风正劲,干事正当时。阜城街道决心不辜负领导的希望、百姓的期待,让十里风光带成为农旅融合、留住乡愁、振兴乡村的新高地,成为新时代江淮乐地上全面协调发展的一张靓丽名片!

责编:盐城阜宁文明办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