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商议事就是好,一层一级往下搞;大事小事来商量,委员牵头指方向;有事就把你们找,全亏政协好领导。”近日,罗桥镇村居流传着这首群众自编的顺口溜,折射出该镇“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活动带来的社会效果,架起了干群之间的“连心桥”。该镇先后开展各类协商议事活动6场,参与群众280多人次,梳理问题38个,解决矛盾11个,提出建议意见23条,真正达到了群众有想法,委员有办法;委员来牵头,事情不用愁,实现了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村民自治良性互动的喜人局面。
换“脑子”,把各方的思想认识统一好。罗桥镇针对“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这个新生事物,首先把委员推向前台,通过学习宣传、实战演练,让政协委员主动征集议题、挤出时间调研、走到一线参与。其次是让领导走向前台。坚持在议题确定、事中邀请、议后汇报、签字落实、成果转化,环环让主要领导参与,步步与分管领导相连,通过领导大会讲、小会提,促使部门、村居全重视。再次是把群众引向前台。该镇让党委部门、农村财务、村建管理、文化民生等部门负责人全参与。政协委员联系到民生领域、结对到片村。建立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老代表、老委员“五老”议事成员信息库109人。把村监委主任、村务监督委员132人纳入村集中议事指定成员,实现众人的事情众人商量,群众的事群众说了算。
搭“台子”,把协商议事的阵地建设好。为确保“有事好商量”协商有场所、议事有阵地,罗桥镇围绕镇级阵地规范建设、村级阵地因地制宜的目标,建成达到“六有”标准的镇级“协商议事室”、委员活动室。依托村居党群服务中心、村民议事会等现有资源,融“两代表一委员”工作室、政协委员之家、人大代表之家等功能于一体,建成村级“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室、委员协商联系点20个,实现村居全覆盖,把“有事好商量”议事触角延伸到最基层,把协商平台搭建到百姓家门口。
出“点子”,把需要商量的议题选择好。罗桥镇按照“精选议题真关注”的原则,从基层群众的多样化诉求、基层治理中的矛盾、党政工作部署贯彻落实的“最后一公里”中,选择党委重视、政府关注、群众期盼、政协所能的具体问题作为协商议题,让民声反映民意,让民声叩响民生大门。通过设立意见箱,征集议题、收集意见建议,拓宽议事范围和议事渠道,激发党员群众知“家事”、说“家事”、议“家事”、评“家事”。该镇围绕党委政府点题、委员荐题、群众出题、社会征题,解决群众的揪心事、烦心事、操心事。先后确立集镇秩序整治、助力文明城市创建、农房改善顺应民意、推进村务公开,促进基层治理更加有效,完善《村规民约》,促进社会和谐等议题,基本实现月月有活动,村村有内容,真正解决群众摸不着门、找不到人、办不成事的问题,提升了百姓的满意度。
寻“路子”,把选择好的议题商量好。罗桥镇立足“真议事”,坚持协商讨论“大家议”,坚持协商过程“扁平化”,坚持协商成果“能落地”,让基层的声音有表达的快速通道,让镇委、镇政府决策部署实现“最后一公里”的畅通,彰显政协协商于民、协商为民、协商惠民的初衷。集镇管理是难事,但是只要听得进群众的建议,难事也不难。拉着群众手,跟着问题走。在罗桥群众过去有一首打油诗是:集镇乱停乱放,逢集街道不畅,怨声大街小巷,城管束手无望,政府失去形象,来到罗桥印象难忘。去年11月28日,罗桥镇组织第一次“有事好商量”集中议事。邀请党员干部代表、居民代表、经营户代表、城管队以及创文创卫条线负责人等多方代表同台协商,新思路解决了老问题。现在群众说:有事来商量,城管有方向,集镇变了样,群众心舒畅。协商中,多请群众说,多让大家议,多解百姓难,做到相互尊重、平等协商,遵循规则、有序协商,体谅包容、真诚协商,形成既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又理性有度、合法依章的良好协商氛围。罗桥镇坚持“重协商”的要求,每个议题、每次活动开展都进行反复协商,及时公布协商过程、协商结果等,开展全方位、立体式、多角度的协商活动。集镇没有人气就没有财气,群众赶集是一种文化,罗桥镇协商议事把准了这些脉膊,才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显“样子”,把商量好的事情落实好。罗桥镇党委结合协商议事提交的结果,主要负责同志亲自签字转发落实。按照“事权划分、易事即办、实事快办、难事联办”的原则,对协商所形成的意见建议进行分层分级处理。对集镇秩序整治提出的出摊经营处理、划设停车位、减收临时摊位保洁费、散集及时打扫等建议,三天时间全部整改落实到位;对农房改善提出的拓宽安置渠道、设计经济适用户型,让买不起房、不愿进城的群众有房住、住好房等建议,一个月就见落实,赢得了上万人在公众号上的转发点赞。村务公开一直是农村干群之间的焦点、热点问题,该镇让老百姓从幕后走向台前,主动参与社会治理;从“被管理者”变为参与村治理的“决策者”,用“有事好商量”的公开性、人情味,化解了一线矛盾,还干部清白、让老百姓明白。洪桥村群众朱为荣说:“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室使我们真正感到,政协离我们很近,委员就在身边。沿街村党总支书记余为奇深有感触地说:“大家的事情大家商量,破解了基层工作的难题,成为凝聚共识、汇集众智的有效手段,这样的议事方式,比我们村‘两委’开几十个会都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