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父债子还,可是我县新沟镇一位叫郭夕祥的老人在大儿子不幸离世后,主动揽过儿子生前欠下的近64万元债务,用了5年时间替亡子还清了所有的欠账。
遭遇车祸,大儿子去世留下巨额债务
郭夕祥的大儿子叫郭为民,生前跑船收购粮食,家中还有一男一女两个孩子,一家4口小日子过得和和美美。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07年10月的一天晚上,郭为民被一辆汽车撞成重伤,送到医院抢救了10天,终究还是没能留住性命。时年37岁的郭为民还在抢救时,一个人送来了几张总共15万元的贷款单据,那是郭为民向当地一家银行的贷款证明。来人向郭夕祥递上单子时,显得非常焦急,又不是那么自信。如果说这是大儿子留下的仅有的一笔债务,郭夕祥还有些信心。但接下来的日子,债主接而连三地冒出来,他将这些欠账相加了一下:637117元,近64万元,这绝对是一笔巨款。郭夕祥种了7亩多地,一年稻麦两茬收入也就1.5万元左右,就是不吃不喝,还掉债务都是想也不敢想的事。大儿子离世后,大儿媳非常消沉,根本无心过问事情,郭夕祥也很心痛,但还是挺直了腰杆,把家给支撑起来。
子债父还,六旬老爹主动揽账还钱
这些钱需要还吗?不少亲朋好友和乡亲劝郭夕祥,儿子的债怎么也轮不到你这个做父亲的来还。一些账目随着人死就不了了之了,家中也没有值钱的东西了,债主了解情况也就死心了。老伴虽说平时话语不多,但也曾在他的面前嘀咕过一次,人都死了,还得了的就还,还不了的也没法子。“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儿子的债,我来还。我不能把债务压在儿媳和孙子、孙女的身上!”思考了一夜,郭夕祥下定了决心,“我不能让别人在背后指着我的脊梁骨骂!”
郭夕祥和大家打了招呼,你们不必担心,我肯定还钱,但要分批还。他将剩余的赔偿金还掉急需用钱的几家后,又拿出家中积蓄几万元,都投资到一笔工程里面。“光靠劳力苦还不了,我必须想办法!”当时已经60岁的郭夕祥找到曾和大儿子合作盖楼的胡爱华说明了想法,胡老板十分感动,双方愉快合作,当年,郭老爹就分红了十多万元。一拿到钱郭老爹就还替儿子还了几笔债务。在工地三年时间,郭夕祥赚到了近20万。今年83岁的薛为宝是郭夕祥的邻居,房子拆迁前他们两家只间隔一户人家,老房子拆迁搬到新东安置楼后,他们仍然是邻居,并且两家相隔距离不到500米。“我们是从小一起玩到大的,他儿子出事后,对他的打击很大,老奶奶生病,他每年省吃俭用,还到工地上苦钱还债。农忙时还要回家出力,人瘦得不轻呢,真的很了不起。”薛为宝动情地说,郭夕祥的付出他都看在眼里,是个诚信的人!
守信如玉,五年时间清偿了所有债务
回忆起从2008年到2012年的打工还债日子,郭夕祥的眼睛再一次湿润起来。债主拿着欠条来,他还掉了,就在欠条上写下“还清”两个字。有一次,郭夕祥去理发,碰上了一个叫张进的人,对方称郭为民还欠他1000元车费,但是没有欠条。“没有欠条的,只要说出个来龙去脉,我也都接着。”对方说了郭为民曾经几次用车的经历,郭夕祥点头承认了这笔千元债务,没几天就还给了对方。史如彩的儿子也曾遭遇过车祸,郭为民当年借了史家9万元赔偿金用于购粮。郭为民出事后,史如彩全家非常担心这笔钱要不回来了。“钱一分不少还给你们!”郭夕祥主动找上门承诺,让对方吃了定心丸。之后的几年里,郭夕祥一直信守诺言,分批将欠款还清。除了投资盖楼,在工地打工、种田以外,郭夕祥还在阜宁的一家糕点厂打工,每个月挣三四千元,做了一年多,也挣了四五万元。他平时省吃俭用,将挣到的钱都积攒起来,看哪家急需就还掉一部分。2008年3月18日支毛广兵斌40000元、2008年5月11日还郭夕凤32000元、2010年2月12日农历腊月廿九下午还毛俊8000元……郭夕祥珍藏的一本普通笔记本里的前几页纸,写明了每一笔还款时间。这里面郭老爹还替儿子还了女婿伏永健的10万债务。直至2012年上半年,郭老爹用5年的时间就替儿子还清了近64万元的债务。全还掉了,心里确实舒服,从此睡觉就能踏踏实实了!”郭老爹说,他也感谢那些债主的宽容,让他有时间来挣钱还钱。
从“中国好人”到致富带头人
郭夕祥守信如玉、替子还债的事迹感动了许多人,他被评为2015年度十大“阜宁好人”,2016年4月被评选为“盐城好人”,2016年7月还被评为了“中国好人”。日前,他还被评为“江苏最美诚信之星”。
2017年,郭夕祥投入10多万元入股新东村村集体,承包120亩土地进行稻虾种养,他和村干部一起去外地学习养殖技术,并参加农业部门组织的技术培训。
2018年,养殖的龙虾生纤毛虫病,因为缺乏养殖经验,他不知道如何为龙虾治病,于是他邀请技术人员为龙虾配药,因治疗及时,当年他养殖的龙虾没有受到损失,并取得了较好的效益。
今年已经是他从事龙虾养殖的第四年,四年来,他每天定量定点给龙虾喂食,早上5、6点钟喂食,下午4点后再喂一遍。夜里还要起来2、3次,看看龙虾有没有爬到边上。到了龙虾销售旺季,他早上3点多钟就起床捞虾。在郭夕祥的辛勤付出和精心管理下,稻虾种养基地的效益越来越好,基地每年的纯收入有十多万,他自己每年的收入也增加了四五万元。
在养殖龙虾的第二年,郭夕祥请来了本村的低收入农户秦德将帮助他一起养殖龙虾。秦德将今年60岁左右,不能干重活,但以前在虾塘打过工,懂点养殖的经验。现在他常年在基地打工,一年能挣1万多元。像秦德将这样的常年工,基地共有3、4人,龙虾销售旺季时郭夕祥还要再请5、6个本村的零时工来帮忙。
郭夕祥是一名老党员,在今年年初的新冠疫情爆发那段时间,他主动到小区执勤,在村里流动宣传。县里、镇里有了什么新的惠民政策,郭夕祥也积极了解,帮忙在群众中宣传,大家都很信任他。“他是我们村的一名党员,平时积极参加村里的各项工作,乐于助人、诚实守信,是我们村里人的榜样。”新沟镇新东村党总支书记史洪胜介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