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进步的社会,我以我50年的经历判断。
同千千万万农村孩子一样,我在贫穷的年代出生。虽不是吃糠咽菜,却也有食不果腹的时候。稀溜溜的能照见人影的粥喝过,硬邦邦的黑乎乎的疙瘩咬过。新老大旧老二,我确实是那穿过补丁的老三。雨天上学,鞋子上能裹挟两斤烂泥。晚上睡觉,老鼠能溜达到鼻子上。想吃麦芽糖,得去捡破布烂棉花坏套鞋坏凉鞋换,一分钱的糖纸积攒过好几年,也曾因交不起三块半学费而搬起小板凳回家。说起那穷苦的日子,即使几十年过去,依旧是记忆犹新。
但是,历史总是前进的,谁也挡不住那坚定的步伐。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分田到户,改革开放,温饱问题解决,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整个社会日新月异。
那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的某一天中午,村会计家门前鞭炮连天,屋里屋外走动着人,十分热闹,十分喜庆。问过才知,我的父亲加入中国共产党了,村干部在祝贺。原来那红彤彤通的是党旗啊,原来入党是这么光荣的事情啊,过年也没这么隆重的啊。这一天,父亲的兴奋喜悦就这么地刻在我幼小的心田里了。
那之后,父亲依旧在远离家的地方教书,我们兄弟姐妹依旧在村里的学校读书,母亲依旧在地里种庄稼,一切似乎没有什么改变。
能让我知道改变的是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父亲做了校长,在乡里或者是叫镇里的中心位置,那所小学旁建造了一所中学。听妈妈说,他不仅周末不回家,连寒暑假也基本是在学校度过。现在想来,有点不可思议,但这事确确实实发生过。我的父亲,共产党员父亲,标标准准地以校为家,不要一分钱额外报酬,操心劳碌地建成了一所崭新的学校。那漂亮的实验室成了全乡所有学校的公用资源,那绿化成了其他学校羡慕的对象。
我清清楚楚地记得,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我,在秋学期的一个午后,看到父亲手拿铁锨给新铺成的中心路上的砖头缝填土。那时,我正好午休结束,看到他满头的汗水,心里一紧,赶忙也拿把铁锨跟着干起来。后来,没上课的老师们纷纷加入,这样的场景在以后的岁月里很难见到。父亲用他的无声的行动感召大家,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在具体的小事中体现。再以后,他亲自设计过教学区与宿舍区间隔的那个院门与墙头的造型,在南院墙内根部建造一座连通中小学的小桥,让我发挥美术专长在厕所门口画男女生头像……这所学校倾注了他太多太多的心血,付出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全部热忱。
父亲后来的岁月,我是目睹并参与的,我以为那是不计报酬,纯粹的奉献的岁月。像他一样的共产党员,在那个年代有许许多多。社会的进步离不开父亲一样的普通共产党员的全身心付出与努力。
我在那所学校整整教了十年书,从初始的百十元工资,到后来的千余元,经济飞速发展,我们小一辈人也在奋斗着。新世纪到来,我追随父亲的足迹,成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在普通的岗位上,踏踏实实做事,勤勤恳恳劳动。学生一茬又一茬,我始终如一地认真践行自己的使命。我是较早毕业的中师生,毕业时放弃了分配的优势条件,没去找县城学校当校长的父亲的同学,也没找当教育局局长的父亲的学生,一心一意地按政策回到农村学校工作。
因农村师资严重缺乏,本应教小学的我同其他人一样被分到中学。两年后,我得知同事在参加国家成人自学考试,便也报名,汉语言文学专业,每年两次。九十年代的学习纯粹是自学,没有网络,没有资料,全凭一本书。于是就有了早读课与学生一起背书的情景,有了节假日也在做作业(自己出题自己答)的事情,有了把书读厚了再读薄了的体验。每过关一门功课,都有满满的自豪感。几年下来,南京师范大学的毕业证书到手,沉甸甸的喜悦。得感谢婆婆的理解,顶着压力没有催我生孩子。自考三门本科的功课,觉得不能这么自私,于是生育了孩子,停了几年,后函授本科,含金量就低得多了,终究有点遗憾。
个人总是在社会的滚滚洪流里前行,社会越来越讲规矩,什么都在往法制化轨道上靠拢。教育也不例外。能让教师有收获有成就有幸福感的除了学生的进步,还有自身的发展。其中,职称晋升是每个教师都绕不过去的追求。它同学生的高考一样,是人生的很重要的事情。
起始学历为中师,起始资格为小学教师的中师生大军,在走上工作岗位后还有一条很长的职称晋升之路。到教师队伍中调查,你会发现有相当数量的老师被各种各样的条件阻拦,无法继续通行,那是他们心中的隐痛。
我是幸运儿,学习的意识使得我学历能够过关。其它的就走得曲曲折折,最终在五十开外的年龄获得目前普通教师的最高职称。我以为,我的这方面的努力同教学方面的努力一样有意义。怨天尤人,自怨自艾,于事无补,于人无益。只有顺应时代,跟紧脚步,方不会被淘汰。
个人只是历史长河的一滴水,无数的平凡的人汇成了大江大河。父亲,我,都是最基层的共产党员,在奔向大海的道路上,脚踏实地,默默前行。我相信,一代代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每一个岗位上尽职尽责,努力奋斗,奉献青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必将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