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阜宁是一片红色土地,流传着许多红色故事,我家在阜宁城东窑桥,也有这样的故事。
爷爷胡长清1926年参加革命,1927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奶奶胡陆氏1927年随夫参加革命,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长期做党的秘密交通联络员。父亲胡岭峰解放前曾担任阜城区区长、教导员。母亲陈明曾担任过区妇女主任。我自幼就听父母亲讲革命故事,那些故事图像化、形象化、情节化,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今年清明节我和姐姐高芳回到老家,寻访旧址,许多故事涌上心头。
秘密交通站
1928年7月,中共江苏省委决定成立临时中共盐阜县委,并在阜宁县城东郊的窑桥村我爷爷家里设立秘密交通站,开辟了县委和省委的秘密交通线。爷爷胡长清担任党的秘密交通站负责人,奶奶胡陆氏是党的秘密联络员。这个秘密交通站主要任务是将中共江苏省委的文件和指示送达中共盐阜县委;接待和联络党的地下工作者。
当时我们家有一座很大的窑,生产各种生活用的陶器。家的西边是条河,并有座大木桥,当地人就称此地为窑桥。那时候外地的地下党就根据这个地标找到我爷爷奶奶,联络革命工作。
听父亲胡岭峰讲,他在很小的时候就经常和弟弟胡领坤、妹妹胡领梅在外面站岗放哨。胡领梅拎着小菜篮,在城门口四处走动,假装买菜,探听敌情。胡岭峰、胡领坤拿着粪筐,在路边假装拾粪,注意行人的动向,一有敌情就立即报告。晚上,胡岭峰经常蹲在窑顶上放哨,观察周围动静。兄弟俩还多次给党组织送信,传递革命信息。
这个地下秘密交通站也经常被敌人破坏,先后被烧过3次房子,党组织随后又帮助将房子建起来。但是每次烧了房子,没有抓到人。敌人走后,秘密交通站继续发挥作用。国民党军队曾多次贴出通缉胡长清家人的告示。但当地的群众都保护胡家人,每当敌人问起时他们都说不知道胡家人到哪里去了,有人则说,他们全家人卖乌盆去了。
为了防止家人被敌人抓走,家里专门挖了很长的地道,直接通往北面河边的芦苇丛,一旦发现有敌人来,就从暗道逃走。
当时处于白色恐怖时期,革命形势非常严峻,胡长清多次交代家人,任何时候被敌人抓住,就是死也不能说家里的事,也不能讲姓胡。
创办真理报
1931年,阜宁是国民党统治区,国民党推行的“分共”、“剿共”的方针,中共地下党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为了发动工农群众,发展壮大地下党组织,当年4月,中共盐阜县委创办了真理报。报纸就在胡长清家油印,由党的秘密联络员胡陆氏将真理报藏在陶罐里秘密传送。
阜宁《真理报》的头两期,内容主要是揭露国民党反动派对工人农民的残酷统治,宣传红军在苏区取得胜利的消息,鼓舞盐阜人民的斗争信心。
我的奶奶胡陆氏装扮成卖陶罐的农妇,挑着担子,一路叫卖,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奔赴在各个秘密联络点,传送报纸。有一次在城北门外斜桥这个地方,国民党军队设卡盘查,民众排着队过关,眼看送报纸的事情就要暴露,胡陆氏急中生智,猛地撞翻前面挑粪农夫的担子,敌人捂着鼻子,连连摆手喝令走开走开,胡陆氏乘机溜之大吉。当时地下党的同志都夸赞胡陆氏是机智勇敢的“送火人”。
育婴堂联络点
1935年,奶奶胡陆氏刚生下小女儿,就到育婴堂做奶妈,以育婴堂为掩护打探消息、了解敌情,开展革命活动。她还带领小姑子和妯娌一起在此开展党的地下工作。
为了革命事业,我奶奶将刚出生不久的小女儿送给杨家人抚养,自己才能有奶水到育婴堂做奶妈。
因日本侵略军打到阜宁,育婴堂被迫解散。当时还剩下两个无人认领的女婴,其中一个是无腿的残疾女孩,胡陆氏出于革命的人道主义,将两个小女孩领回家中,当作亲生女儿直至抚养成人。自己亲生被迫送人的女儿,直到解放后才相认。这领养的两个女孩,我们一直叫她们为姑姑,大一点的二姑姑已经去世,小一点1935年出生的残疾小姑胡领英现在在昆山随儿子居住。
形如陌人的夫妻
我的父母是1940年结婚的。结婚前我妈妈就参加了革命,担任妇女主任。爸爸担任阜城区区长、教导员。我爸爸妈妈都是中共地下党员。因为分属于不同党支部,他们都不知道对方是地下党员。
我妈妈每次要参加党的活动就说是回娘家。我妈妈说过,有一次她说要回娘家,结果那天中午在益林街上遇到了我爸爸,为严守党的秘密,防止有敌人跟踪暴露身份,我们俩也很自然的一声招呼都没打,就像不相识,直到在同一个会场开会,我爸爸才知道我妈妈也是地下党员。
难忘家中的红色故事,宝贵的财富。我们兄妹每当讲起这些红色故事,都热血沸腾,既感到自豪,又深感责任重大,我们要世代跟党走,传承红色基因,把革命家风一代代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