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河而上架枫桥,国字头衔百姓骄;保乡安宁不畏惧,“枫”度翩翩耀四方。在盐城市建湖县,有这样一个了不起的“枫桥式”基层派出所——沿河派出所。
该所1991年因抗洪救灾成绩突出,被公安部记集体一等功。创下了连续20年辖区无命案、无“民转刑“案件、无越级信访的“三无”平安业绩。连续20年民(辅)警队伍零违纪、零违法。连续19年被公安部评定为“一级派出所”。连续10年被确认为“全国青年文明号”。先后记集体二等功3次、集体三等功3次、集体嘉奖10余次。
一支坚持的警队——“枫桥经验”传承不断档
从1991年,时称东夏派出所(今沿河派出所)民警奋不顾身英勇抗洪的那刻起,这支团队即种下了“枫桥”的种子。年复一年,坚守如初,如今这支人不多、且战斗力极强的队伍,将“枫桥经验”有力传承,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基层民警、乡村所队的枫桥担当,近年来,先后被省市评为“人民满意基层服务单位”、模范警队。在以全市唯一一名农村女派出所所长马云的带领下,6名民警、33名辅警筑牢乡村和平安宁的防线,让“枫桥”美名熠熠生辉、更加动人。
如何打造一支过硬的基层警队,所长马云有自己的理解。党建凝聚合力、荣誉激发活力、传承增强动力,沿河所的代代事迹、种种荣誉,是历来每位民警共同努力的成果。守住这份头衔,需要不断地传承并且创新。
近年来,该所始终牢记“公安姓党”的政治属性,切实把加强党建摆在首位,严格执行党支部“三会一课”制度,持续抓好政治教育、党史教育、警示教育等系列教育。以所荣誉室为依托,开展“学所史、比忠诚、学业务、比绩效、学先进、比形象”为主题的“三学三比”活动,注重基因传承、厚植爱民情怀、激发争先动力,5年来,该所先后有33人次获得县级以上表彰奖励。令人佩服的是,该所20年如一日开展新老民警“一对一”结对帮扶,注重“滴管式”培养、“跟班式”作业,先后20余人走上科级领导岗位,该所被盐城市局确定为民警随岗培训基地。
一支务实的警队——“枫桥经验”矛盾不上交
对于沿河派出所的民警来说,调解矛盾纠纷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枫桥”经验时刻提醒他们,事无巨细,关乎百姓,都要仔细认真处理。
民警戴坤回忆,沿河镇纪氏两兄弟因经济问题多年来多次发生矛盾纠纷,纠纷两兄弟俩经常发生争执,互不相让,甚至发生肢体冲突,兄弟二人两天一小闹、三天一大吵,一年报警十余次,双方甚至扬言要弄个“你死我活”,亲戚和村委会多次调解无果。在充分深入了解过往恩怨的同时,联合村组干部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分析,逐个对兄弟二人及周围群众多次进行实地走访,了解矛盾的根源所在。
2020年7月,兄弟二人因为父亲看病产生矛盾在医院发生肢体冲突,戴坤认为,这次事件是化解兄弟二人矛盾的一个契机,决定以调解为主,修复兄弟关系,戴坤借此机会多次组织双方进行调解,他从法、理、情入手,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耐心、细致劝解疏导,经过多轮背对背、面对面,长达数十次的耐心调解,兄弟双方逐渐从“任性”回归“理性”,二人均认识到了自己的问题,认识到了亲情的可贵,最终双方握手言和。至此,该沉积多年的矛盾纠纷得以有效解决,既最大化保障了双方权益,又维护了村居和谐稳定。
戴坤民警处理纪氏兄弟矛盾是“枫桥经验”在沿河所的一个缩影。实际上,对于各类矛盾的调处,该所已经形成了固有的机制,建立了“日采集、周汇总、旬研判”制度,构建现场、就近、警务室、派出所“公调对接”四级调解网络,明确日常、一般、重大矛盾纠纷调处完成期限,推动落实常态排查、就地化解、及早处置。特别是针对复杂矛盾,牵头联合司法、信访、律所等部门,建立“警+司+N名人民调解员”的“1+2+N”调解工作机制,为基层矛盾纠纷调处探索了很好的经验。
处理矛盾,还要防止反弹或者反复。该所所长马云认为建立长效机制是关键,对已处置结束的矛盾纠纷,严格按照“谁主办、谁负责”原则,由当事调解员或社区民警在7日内对双方进行跟踪回访,严防矛盾反复。该所在实践中总结提炼的“早、快、公、细、实”五字调解工作法,被县信访、司法部门在全县面上示范推广。
一支上进的警队——“枫桥经验”创新不止步
新时代、新理念、新作为。作为“枫桥经验”的传承所,沿河在不断探索前进中更新这份宝贵的经验财富。该所弘扬“传统+创新”“脚板+智慧”的理念,重点打造“一室”“一网”“一队”,构建富有时代气息、具有农村特色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一网”通盘全覆盖。建立健全警网融合“六联机制”,同步构建“1+N”工作体系,实现4个警格完全覆盖57个网格,打通社区警务警网平台与全要素综治平台之间的壁垒,汇聚治安业务和综治网格数据,治安要素全面掌控能力明显增强,该所蒿仑中心警务室作为全县农村首家“平安前哨”工作站,得到县委政法委的高度评价。
“一队”推动全感知。在各村居(社区)以村组干部、平安志愿者等社会力量为基础,分别成立了5至10人的“水乡平安服务队”,由社区民警指导开展治安巡逻防范、矛盾纠纷化解、实有人口管理、安全隐患排查、重点区域防控、安全防范宣传,与该所“乡村轻骑兵”协同配合,形成联防联控、共创平安的生动局面,辖区可防性案件逐年下降,今年上半年降幅达60%,是全县唯一保持电信网络诈骗“零发案”的镇(区)。
“一室”综合全要素。以派出所综合指挥室为阵地,积极研发综合指挥实战工作平台,构想应用态势研判、处警支撑、执法监督、内务管理等四大模块,在屏上直观展示辖区概况、治安要素、交通事故等热力图,推动实现对每起警情的事前提示、事中支撑、事后跟踪,对执法全流程、全节点、全时空的闭环管理,对民警动态的自动抓取、绩效的自动生成、考核的自动排名,形成对业务、勤务、服务的高效统筹、精准评判。
一支为民的警队——“枫桥经验”服务不缺位
“枫桥经验”,归根结底为人民、为群众、为百姓,以人民为中心的经验总结。当然,沿河所也时刻践行着这样的宗旨承诺,始终把群众需求作为警务工作的“风向标”,积极细化各项服务举措,努力为群众提供高品质治安服务。
率先设立户政、出入境、交管业务一窗通办“一站式”综合服务窗口,形成了辖区15分钟服务圈,这一做法被县局在各基层所队进行推广。今年8月份以来,该所对照“盐之e警”标准,对综合服务窗口进行全面提档升级。
开展各式贴心服务,该所针对辖区老年人群体较多的实际,在坚持“四声”“五心”温馨服务的基础上,专门设立人工引导服务,推动人工与自助并存、线上与线下融合。根据一些情况紧急、情形特殊和行动困难群众的办事办证,专门出台了预约办理、上门服务、民警帮办等服务举措。去年,该所窗口服务“全访评”满意率一直保持在100%。
精准对接辖区企业,提供“一对一”治安指导服务,定期召开警企对接会,了解企业实际困难,根据企业需求主动上门服务,今年以来,共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8个,开展消防演练3次,调解矛盾纠纷15起,上门登记务工人员信息45人,企业满意率达100%。
“沿河而上”敢于担当,“枫桥之魂”深耕水乡。沿河派出所秉持先辈的传统,迈着坚定的步伐,向着美好的未来,以无所畏惧、阳光坚毅的品质,全力打造“百姓和顺、水乡和美、社会和谐、乐业平安”的沿河靓丽“枫”景线。(记者:朱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