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盐城 > 射阳 > 正文
满腔热血同战“疫”
———记射阳籍驰援武汉F组医疗队员杨轶涵
2020-03-04 15:23:00  来源:射阳日报  作者:姚梦 王中印  

3月2日凌晨2点,奋战在重症监护室的驰援武汉F组医疗队员杨轶涵刚刚下夜班。梳洗完后,杨轶涵用手机写下了一段长长的文字,发给父亲杨为祥。说是微信,其实也是一封家书,题目为《敬畏生命,敬畏职责,敬畏学习》。

与第一封宽慰家人的家书有所不同,这次,杨轶涵说得更多的是自己的工作。“在重症隔离病房,看到一些患者的感激之情,有些患者会说‘一辈子不会忘了我们’。我们责任重大,一丝一毫不敢倦怠。所以,也希望亲爱的家人们继续为我们加油,让我们一起打赢这场硬仗。”当杨为祥再次读这封家书时,记者看到他的眼睛有些湿润。

据杨为祥介绍,作为土生土长的射阳人,杨轶涵志愿报名去武汉,除了天职使然,她也有自己的小理由。她曾在湖北读书,在那里生活过几年,对于武汉有着很深的感情。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组织上还没动员,她就找护士长沟通:只要有机会去武汉支援,一定得让她去。

报名上抗疫前线,凭的是一腔热血,但到了武汉,走进医院重症病房,则要经受住许多考验。第一道就是防护服。要身穿几乎密不透风的防护服,戴上口罩,再加上双氧水漱口,一时间杨轶涵明显感到胃部难受。但由于医疗物资特别宝贵,她只能忍着不适继续工作。等到工作结束脱去防护服的那一刻,她再也忍不住,当即呕吐起来。“几天后,这种情况又来了一次。我们很担心她,她却反而让我们放宽心。”杨为祥说。

为抗击疫情,在市级某医院工作的杨轶涵主动向院党委申请到武汉支援。在其出征武汉前,杨轶涵的丈夫在德国进修,儿子今年才4岁,20天前刚摔伤头部缝了7针,需要人照顾。这些困难,都没能阻挡她参加支援武汉抗击疫情的决心。

在重症病房的工作任务重、压力大,支撑杨轶涵坚持下来的动力有两个:一个来自家人,一个来自病人。到了武汉之后,父母每天在家庭群里放儿子的视频和照片;远在德国的丈夫,尽管隔着几小时的时差,却总能算准杨轶涵回到宿舍的时间,准时发来微信问长问短,虽然有时只是短短的几句问候,或者几分钟的微信通话,却让杨轶涵心里总感觉暖暖的。另一个让她安心的因素,是来自被救治的病人。由于曾在湖北读书,当地方言杨轶涵能听个大概。杨轶涵负责的病患当中有一个脑出血的新冠肺炎患者,生活无法自理。起初,这个患者并不积极配合治疗。经过杨轶涵和同事们的努力,患者病情好转了不少,还能做简单地交流。一天下班之际,该患者对杨轶涵说了句“谢谢你们的帮助!”这让杨轶涵感到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她特意发微信告诉家人这件事,说自己将更加认真工作,争取让病人都能康复出院。

为了做好大方后“维稳”工作,杨为祥也没少费心思。“我女儿这次去武汉不容易,疫情面前,她看得到大局,舍小家、顾大家。作为父母,除了骄傲和自豪,唯一能做的,就是帮女儿照顾好外孙,让她不要有后顾之忧。”杨为祥说,“过度的关心也会造成她的心理压力,所以,我们在平时很少主动询问她工作累不累、危不危险什么的。多是发一些小孩的视频和搞笑内容,希望让她在紧张工作之余轻松一下。”

如今,在家人的精心照顾下,让杨轶涵最为牵挂的小儿子在杨为祥的教育下,也懂事了许多,常常在微信里叮嘱妈妈要放心,认真工作,自己再也不哭不闹了,就等着妈妈平安回来。“女婿本月也将从国外回来,我们一家人一起当好她的后盾,也希望所有援鄂医疗队员都平安凯旋。”杨为祥告诉记者。

责编:盐城射阳文明办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