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我们无法忘却这样一群人——面对可怕的疫情,她们毫不畏惧,“逆行”而上,默默奉献着巾帼力量。
“告诉自己‘加油!我能行!’”
“今天我学会了用这边的信息系统接诊病人,建立病历,学会使用PDA、耗材使用收费等,感觉自己已逐渐适应这里的护理工作……”这是援鄂医护人员陈林妹在2月27日的《战疫日记》中记录的内容。从2月20日,我县15名医务人员“出征”援鄂距今,已经过去整整14天。
作为射阳县人民医院消化呼吸科的护士长,陈林妹在得知武汉发生新冠肺炎疫情后,就始终在关注“前线”,并在医院发出招募抗击疫情一线志愿者倡仪的第一时间便报了名,时刻做好上“战场”的准备。“我是呼吸科的副主任护师,有着在多个病区临床一线从事护理工作的经验,我们肯定能圆满完成这次援鄂任务!”来不及安抚家人,来不及告别亲友,她便义无反顾踏上奔赴湖北武汉的征程,冲上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第一线。
在武汉中心医院ICU病房,陈林妹主动承担起一名因乳腺Ca术后感染的重症病患的救治任务。她需要每两个小时就替病人翻身、喂药、鼻饲,因暴露级别高、救治任务重,即便穿着厚厚的防护服也能感受到刺鼻的气味扑面而来。她只能稍事休息、反复调节呼吸,在内心不断地告诉自己“加油!我能行!”贴心的护理、救治,让ICU的病患们感动不已。一位老奶奶激动地向她连声道谢,并善意地提醒她病有传染性,希望陈林妹照顾好自己。
“不想因为我耽误大家的工作!”
“接到疫情防控任务后,我们居委会立刻安排人员,行动起来。我是年轻人,我不上谁上?”海河镇六份居委会妇女主任韩利是典型的“急性子”,看着疫情渐有“蔓延”之势,不仅捐出1000元帮助居委会采购口罩、消毒用品等物资,还主动要求在正月初二就加入集镇巡逻队伍,和大伙一起对所有过往车辆、人员进行仔细检查,牢牢守住疫情防控的“第一道关卡”。
海河镇是有着31500多户的人口大镇,而六份居委会的每个网格就有500多户人家,加上外出务工的人员不在少数,信息排查、政策宣传“难上加难”。
“工作总要有人去做,我们不能像医护人员那样上‘前线’,保住‘大后方’当然义不容辞!”裹上厚棉衣,戴上口罩、小喇叭、记事簿,竖起鲜红的党旗……在现场耐心地劝阻群众“不聚集”,劝说农户“戴口罩、少外出”的韩利和男同胞们一样,是一线的志愿者。
庚子年的新春格外寒冷。连日的辛劳奔波让韩利的中耳炎复发,疼痛难忍。“不想因为我耽误大家的工作!”心中想着这样的话,她硬是用毅力和药物撑了下来。
“不是‘假奶奶’,是好奶奶!”
“宝宝闹了没?在家里有没有好好听妈妈的话?”
“我才没有闹!反倒是您天天在外面忙,像个‘假奶奶’!”在结束与7岁小孙女的视频电话后,海通敬老院院长陈海燕无奈地叹了口气。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她春节期间与家人团聚的计划,也让她变成了小孙女口中的“假奶奶”。
“免疫力低下的老年人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需要防护的重点人群!”如何才能守护好院内41名老人的健康?这是悬在陈海燕心中的头等大事。7年前一场肺部切除手术,让她经历了与“死神”的较量,也让陈海燕明白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时间的重要性。于是在正月初一,她便当机立断实行全院封闭管理。隔绝外来“输入”,做好内部“防控”,但是没有疫情防控物资怎么办?她四处托人买来几百只防护口罩和几百斤消毒液。老人不听劝解怎么办?她动员敬老院的工作人员向老人宣传“不出门、勤洗手”“出了门、要隔离”等通俗易懂的防疫知识。对公共场所进行消毒,要求院内人员实行分餐制……“硬核”措施筑起了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
“院长对这些老人真是没话说,每天都要过来看一看!”护理人员陈秀花打心眼里佩服陈海燕。她说,院长把这些老人当成自己的亲人在照顾,经常帮助送饭、定期开窗、测量体温、记录心理需求。点点滴滴的小事看似平常,对于老人而言却有着别样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