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一早,射阳县四明镇开明村的为民残疾人之家就聚集了数十位残疾人,他们正有说有笑地做着手工活,边上还有几名工作人员指导他们操作。“平日来这里干活,不仅能挣到工资,而且大家在一起可以聊聊家常,比自己一个人在家有趣不少。”今年53岁的沈建霞一边忙着手里的活儿,一边对记者说。
2017年6月,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使沈建霞失去了双腿,不但需要丈夫全程陪护,还出现了严重的心理障碍,成为因残致贫的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
“2019年10月,镇里建起残疾人之家,我就来上班了,丈夫可以不用全天陪护,腾出时间外出务工,家里也多了一份收入。残疾人之家还提供免费午餐,我凭借自己的劳动技能获得报酬,让我重新看到了生活的希望。”沈建霞激动地说。
近年来,四明镇坚持精准施策、分类指导,积极帮助贫困残疾人走产业脱贫、就业脱贫、保障脱贫之路。为民残疾人之家是该镇实施的一项重点民生实事项目,于2019年正式投入运营,内设技能培训室、辅助性就业工作室、娱乐室、康复室等,常年为辖区内的残疾人提供辅助性就业服务。
“我们的残疾人之家是全县唯一依托社区而建的,是贫困残疾人扶贫基地。目前已吸纳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40余人,其中参加辅助性就业的有24人,人均每月可获得劳动报酬和各项补贴收入700多元,大体上都能通过辅助性就业稳定脱贫。”四明镇民政办负责人卢作军介绍说,为有效推动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残疾人之家采取残疾人“托养+就业”工作模式,积极搭建就业招聘服务平台,企业与残疾人签订正式劳动合同,让残疾人从事一些简易手工业,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收入,使每个人都能自食其力,真正融入社会,实现个人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