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民心,厚民生,在射阳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卷轴上,增进民生福祉是一条贯穿始终的重要脉络。政策向民生倾斜、财力向民生集中、感情向民生投入……该县用一项项惠民工程、一件件民生实事,把既定的“民生路线图”变为美好的现实。
做实“发展之策”,迈出富民新步伐
“以前找工作要东奔西走,如今只要打开微信上的‘射阳就业连连看’链接,就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真是太方便了。我现在的工作就是在上面找的。”日前,来自海河镇的吴梅成功入职金港特种纱公司。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该县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不断完善促进就业创业政策措施,高标准打好稳就业、促就业“组合拳”。特别是采取减税降费和创业担保等一揽子措施,进一步完善项目孵化、创业融资、减税降费、人才引进等政策体系,支持企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创新创业向纵深发展,有效做到稳就业存量又扩就业增量。今年以来,该县富民创业担保贷款发放总额、惠及人数全市第一,返还企业稳岗资金1227万元,累计减免企业养老、失业、工伤保险费约8550万元,实现城镇新增就业6519人、经营主体4995个。
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受身体障碍、劳动能力弱等因素影响,低收入群众往往致富能力不强。建成全面小康,该县坚决不让一户一人掉队。选派“双强”型党组织书记跨村任职,强化“牵手致富”结对帮扶,以党建引领激发脱贫信心,实现“头雁”先飞、“群雁”齐追;培育发展特色产业,发力农业提质增效,把贫困户拉进产业链条,让增收有途径。一系列措施让低收入农户走向幸福大道,让全县42211个低收入人口全部脱贫,10个省定经济薄弱村全部摘帽,今年上半年实现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638元,同比增长2.6%。
天有不测风云,该县有民生兜底。聚焦脱贫攻坚、特殊群体,该县逐步建成以“四个托底”救助为核心的分层分类梯度兜底保障制度体系,切实织密织牢社会保障“安全网”。为进一步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该县还参照市提标标准,将城乡低保标准提高到620元/月;将家庭人均收入在低保2倍以内的低保边缘家庭中的特定对象纳入低保保障范围……保障了困难群众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社会保障与就业创业两项工作受到省政府表扬激励。
实施“惠民工程”,提升群众幸福感
近日,在县第二人民医院体检大厅,来自辖区内的180多名群众正有序排队等候体检。“截至目前,我院共体检0-6岁儿童13000余人,19-64岁体检人数11000余人,65岁以上老年人体检5000余人,其中7-18岁体检安排在9月份。”院长杨晓玲告诉记者。
民生实事惠及千万家。该县深入推进综合医改,积极推进全民健康体检工作;加快推进县级医疗机构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提档升级医疗机构服务水平,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评位居全省前列;加快健全养老服务体系,构建养老、孝老、敬老社会环境;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深化教育改革,擦亮“学在射阳”金字招牌,创成省平安校园建设示范县;精准化常态化做好疫情防控,全面提升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人均公共体育设施面积位列全市第一方阵,不断打造“健康射阳”。
为了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该县集聚各方力量大力推进系列重大民生项目:加快完善体育基础设施,城市口袋公园正快速推进,全面开放全县17片足球场;新城实验小学及幼儿园即将投入使用,县教师发展中心主体工程封顶,农村教育投入持续加大;新港城人民医院主体工程基本建成,妇幼保健院完成建设,县养老中心通过省级养老服务实训基地评审……
既要做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要做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该县大力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质公共阅读服务,深化文化传承创新,畅通基层文化服务圈,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提升工程和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使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得到满足,文明之风荡漾鹤乡大地。今年以来,该县多元投入推进文化强县建设的做法被省委宣传部重点推介,1人获评“江苏好人”,2人获评“盐城好人”,进一步释放“小城故事·有爱射阳”文化品牌效应,让民生更有“声”。
打造“平安射阳”,做优安民环境
商户的消防措施到位了没有?小区里有没有安全隐患?……合德镇交通路社区网格长陈华定期到辖区“地毯式”巡查。像陈华一样,全县244个网格都有网格员,他们排查辖区的消防安全、环境卫生、扫黑除恶、矛盾纠纷等工作。
稳定百业兴,平安万家福。在百姓的心中,最大的幸福莫过于“平安”二字。为阻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县委县政府坚持人民至上,第一时间打响疫情防控阻击战,2400个基层党组织、48909名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实现“零发病、零感染、零输入”,用信仰筑起了一座座群众安心生产生活的“红色堤坝”。
为提升群众的安全感,该县深入推进平安射阳、法治射阳建设,深度实践“363”社会治理射阳模式,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六清”行动,加大食品药品监管力度,使该县社会治理水平进一步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实践行稳致远,谱写了一曲平安、和谐、奋进的民生新乐章。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为营造宜居环境,该县将环境保护作为全县高质量发展的“高压线”和“安全线”,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决策和制度体系,全面打响“蓝天、碧水、净土”三大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持续改善。今年以来,全县农村河道疏浚治理工程全面完工,并在全省率先完成里下河洼地治理项目水下工程验收;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全省第一,“射阳蓝”成为生活中的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