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盐城 > 射阳 > 正文
幸福花开红烂漫 ———射阳县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工作综述
2020-11-26 08:28:00  来源:射阳日报  作者:王中印 吉宗艳 刘瀚文  

  初冬的鹤乡大地,依然充满生机。在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在望的时刻,放眼全县各扶贫攻坚“战场”,一个个经济项目建设如火如荼,一个个村居实现华丽嬗变,一张张纯朴的脸上洋溢着喜悦。

  初心为墨,使命作笔。射阳县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以“两不愁三保障”为基本目标,推动扶贫政策落细落实,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勾勒出一幅决战贫困、决胜小康的时代画卷。截至目前,该县21803户41813个建档立卡人口全部脱贫,10个省定经济薄弱村全部达标出列,32个市定经济薄弱村全部摘帽。

立体推进,弹好扶贫“前奏曲”

  最嘹亮的号角吹响,最艰难的冲锋开始。如何才能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带着问题和思考,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走村入户,访民生、问需求、谋对策、找路子,就战役怎么打、扶贫开发怎么干、群众需求怎么才能满足等一系列问题进行周密调研,逐渐形成了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射阳思路。

  ——拒绝散,注重高层统筹,探索新路,理顺扶贫攻坚大机制。射阳县先后出台《射阳县“十三五”农村扶贫开发规划纲要》《射阳县脱贫攻坚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等一批文件,做到脱贫工作有机构、有规划、有措施。明确县镇村三级书记抓扶贫,层层签订责任状,带头啃“最硬的骨头”,做到以个体带动集体,推动全县脱贫工作大步向前。创新扶贫开发工作机制,实施“一村一项目”集体增收行动,建立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动态监测机制,充分发挥纪委监委力量强化监督督导,确保贫困群众真脱贫、脱真贫。

  ——拒绝靠,各地补足党建短板、发挥优势、甩开膀子加油干。围绕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全县各镇(区)党(工)委书记、组织委员结合镇(区)实际,分别领办“书记项目”“组委项目”,深度激发创新动力,为乡村振兴添活力。在全县村居(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实施以“百村达标、百村提档”为内容的“双百”工程,实现基层服务阵地建设全达标,为群众脱贫夯实红色根基。全面深入摸排软弱涣散党组织,通过分类施策、多点帮扶、盘点销号等多项举措,确保软弱涣散党组织如期成功转化,以全面激发基层组织活力,凝聚起脱贫攻坚的磅礴力量。

  ——拒绝等,全县党员干部深入一线,与贫困群众并肩作战。瞄准产业发展、就业、因病致贫返贫、住房安全和村集体经济发展等乡村发展薄弱环节,该县统筹各方力量,组建14支县委驻镇帮扶工作队,20020名党员干部参与扶贫走访,号召国企和其他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构建起县镇村三级书记直接抓、部门行业合力扶、党员干部结对包的帮扶格局,汇聚最澎湃的脱贫攻坚合力。党员干部扛牢扶贫责任不松劲,进农家、说农话、干农活、晓农事、暖农心,把致富的种子撒向鹤乡大地。

精准施策,唱响致富“好日子”

  四明镇塘东村村民宋德军的两个儿子都是残疾人,生活比较困难。宋德军在镇扶贫人的引导下,参加农机操作培训课并获得大型农机驾驶证,这也启动了宋德军脱贫致富的马达。如今,宋德军当起了农机手,一年收入至少有5万元,还流转土地700亩做起了“农场主”。

  这样的例子在射阳县不胜枚举。精准扶贫,关键是扶到点上、扶到根上。该县以产业为根基,将“输血式”扶贫转变为“造血式”扶贫,坚持县级统筹、因村制宜、因户施策,以高效特色为取向,大力开展农业结构调整,引导经济薄弱村和低收入农户发展优势特色农业增收致富。充分发挥镇村农业产业资源优势,坚持“一镇一园”“一村一品”发展方向,重点打造“四季果香”“鹤乡菊海”等16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区。通过土地流转、入园打工、项目分红等方式,把贫困户拉进产业链条,让贫困村民在家门口就能有岗位、有收入。目前,全县13个镇(区)共实施44个产业扶贫项目,已实现年收益540万元,累计带动2467户农户(其中建档立卡户1674户)增收脱贫。

  就业扶贫,不仅是有效的脱贫方式,还有利于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该县以促进建档立卡户劳动力就业增收为目标,以向建档立卡家庭劳动力送就业岗位、送创业政策、送培训服务“三送”为手段,以精准化就业服务为途径。

  县人社局开展一系列扎实的就业服务,努力促进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意愿的贫困劳动力能够及时就业。

  群众脱贫致富,离不开金融的支持。该县在全市率先推出“扶贫保险100”项目,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结合政策性农业保险,对建档立卡户实行“三险一贴”。“十三五”期间,全县建档立卡户已累计发生理赔案件19208件、2102.2万元,较大幅度降低了因病、因灾建档立卡户的家庭刚性支出。同时,为解决群众生产生活遇到的资金难问题,该县充分发挥金融资金在脱贫攻坚中的“输血”和“造血”作用,加大小额扶贫信贷工作力度,有效解决贫困农户产业发展资金困难,加快贫困户脱贫致富步伐。“十三五”以来,该县累计发放扶贫小额贷款2.77亿元,建档立卡户中累计15186人次受益。

兜底保障,织牢幸福“民生网”

  周玥晗是一名孤儿,一直寄居在外公外婆家。即使老人倾尽所有,依然不能支撑周玥晗上学的费用。“现在县里实行托底政策,孩子的学费有着落了,就可以安心地读书了。”周玥晗的外公徐凤山说,现在周玥晗每月可领到1920元的补助,同时学费全额报销。

  一份保障带来一份温暖,一份保障点燃一份希望。小康路上不让一个人掉队,这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县委县政府对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射阳县不断织牢织密教育、医疗、住房等生活“保障大网”,做到“应保尽保、应兜尽兜,一户不少、一人不落”,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

  让每一个贫困孩子上得起学。该县实施困境学生全托底,对全县困境儿童和学生从出生到大学毕业生活学习费用实行财政全额托底,实现资助率、控辍率100%。“十三五”以来,该县每年对新入学的建档立卡户子女大学生,按5000元/人的标准进行一次性“助学扶贫”,共有353名大学生受到资助,累计补助175.4万元。

  让每一个贫困群众看得起病。“十三五”期间,全县建档立卡户全部资助参保,实现了应保尽保、一户不漏,2020年共资助参加城乡居民医保42071人。“扶贫保险100”等各项保障政策纳入“一站式”结算,建档立卡户在县域内定点医疗机构住院个人自付费用控制在总费用的10%以内,有效减轻了群众的医疗支出,让农村贫困人口“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

  让每一个低收入群众住有所安。该县深入推进农村康居工程建设三年提升行动,大力实施危房改造,对全县3889户建档立卡户危房全面落实改造工作,目前已全部完成。该县对照已建的新型农村社区的实际情况,按照“设施配套集约齐全、公共建筑适度实用”的原则,紧扣“六通”“十有”标准,加快提升新型农村社区基础设施配套,让群众生活更安心。

  不再为读书发愁,不再为看病着急,不再为住房担忧,全县低收入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与日俱增。

责编:盐城射阳文明办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