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的鹤乡大地,春潮涌动、柳树发芽,芳草吐绿,处处是春的气息。
如同阳光雨露滋润万物,如同温暖的春风唤醒大地,随着又一个全国学雷锋纪念日的到来,全县学雷锋活动更是如火如荼,“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氛围愈加浓厚,温暖着城市的每个角落。
3月4日下午,2022年度射阳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主题活动暨学雷锋志愿服务启动。活动现场发布射阳县百项志愿服务进村入户清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Logo以及“渔歌伴飞新思想”等15个镇区志愿服务品牌项目。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活动还安排了接棒仪式,10名“有爱射阳”文明观察团新成员代表从老志愿者手中接过服装,正式成为文明观察团的一员,新老志愿者完成了“爱心接力”,雷锋精神持续赓续。
启动仪式上,省志交会银奖项目——县检察院的“蓝纸鹤”关爱未成年人志愿服务项目作为品牌代表现场展示。该项目由县人民检察院“蓝纸鹤”志愿服务团队于2000年开始实施,近三年帮扶慰问特困未成年人、留守儿童49人次,发放救助金12万余元,成功助力43名未成年人重返校园,妥善安置20名未成年被害人。该项目也是我县注重志愿服务品牌打造的一个缩影。
用强有力的、健全的组织来推动志愿服务。近年来,我县抢抓文明实践试点契机,制定三级书记“任务清单”,构建覆盖城乡的县镇村三级一体化志愿服务体系,扎实推动文明实践与志愿服务“双向赋能”,培树叫响“238村讲在身边”“渔歌伴飞新思想”等一批特色活动品牌,创塑形成“微实践”全覆盖、集成思维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射阳模式”等一批特色工作路径,不断打通宣传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雷锋精神,人人可学;奉献爱心,处处可为。广大志愿者用心、用力、用情传承美德、传递爱心、传播文明,充分彰显了“学雷锋志愿服务”的价值底色,让“有爱射阳 沐光向海”城市名片更响亮。
“我报名!”“我有时间!”“我先去!”“我来打电话!”……
一有呼,必有应。面对复杂严峻的新冠肺炎疫情形势,广大志愿者积极响应号召,持续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以忘我的奉献和辛勤的汗水,共筑“防疫墙”,同心守家园,一幕幕温暖又动人的画面不断上演。
不仅仅在疫情防控一线,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志愿者的身影。平日里,在交通十字路口,当有人冲着红灯迈出脚步时,会有人伸出手,微笑着制止;在汽车站和火车站,总有“小红帽”为旅客提供帮助、维持秩序;在空巢老人家中,时常会有志愿者“子女”前来探望,慰藉他们孤独的心灵……
去年10月14日下午,经过长达6个小时的采集,兴桥镇西移村卫生室医生吴少雨在泰州市人民医院成功采集造血干细胞悬浮液486毫升。当天下午3时左右,带着吴少雨体温的造血干细胞悬浮液被装进了专用转运箱,由他亲手递送到患者入住医院的医生手中。
前不久,县红十字会举行仪式,欢送志愿者刘军赴泰州捐献造血干细胞。欢送仪式上,县红十字会对刘军人道、博爱、奉献的崇高精神表达了敬意,并为其披上绶带,赠送鲜花。刘军也成为我县第12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在射阳,像吴少雨、刘军一样的志愿者比比皆是。一个人带动一群人,一群人又影响更多人。从2010年至今,我县已有11人12次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捐献人次位列盐城市县(市、区)前列。他们中有医生、教师、工人、个体商业者……虽然他们来自不同行业,有着不同的年龄,但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那就是“志愿者”。是他们的出现,让一个又一个濒危的生命得以挽回、破碎的家庭重燃希望。也正是他们的一次次义举,不断地为患者生命“续航”,为鹤乡文明“加温”。
雷锋精神历久弥新。在射阳,“雷锋”无时无刻不在,穿过大街小巷,放眼城市乡村,处处可见头戴小红帽、身穿红马甲志愿者的身影,从邻里互助到城市管理,从疫情防控到文明创建,他们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曲服务社会、回报社会、助推“强富美高”新射阳现代化建设的文明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