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盐城 > 盐都 > 正文
江苏盐都:打造高水平全面小康“盐都样板”
2020-08-15 10:31:00  来源:盐都日报  作者:周 劲 张兆领 张勇峰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和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盐都区广大干群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细化落实“六稳”“六保”举措,扎实推进“一中心三高地”建设。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10项列统主要经济指标中有7项指标实现正增长、4项指标增幅全市领先。其中,智能终端产业更是逆势上扬,开票销售同比增长48.7%,可谓一骑绝尘。作为大市区重要板块,近两年来,盐都区紧扣“高水平”和“全面性”两个基点,深入贯彻省委、市委部署要求,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理念,着力推动经济创新转型、社会全面进步、百姓安居乐业,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度苏北领先。

  做强实体经济,让高水平小康根基更牢

  专访中,吴本辉说,市委全会提出的“坚持人民至上,建设幸福盐城”,是全市人民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要求。盐都区要夯实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根基,不但要在重大项目上求突破,还要在改革创新上添活力。今年以来,我们为夺取“双胜利”,全力做强实体经济,深入开展“项目突破年”主题行动,突出智能终端产业首位度,发扬狼性精神拼抢大项目,聚力抓好工业和服务业“两开工、两投产”项目,奋力跑出了跨越赶超加速度。

  重大项目既是发展的奠基石,也是转型的突破口。我们在全区成立了30个专职招商局,主攻深圳、上海、苏州等重点区域,聚焦世界500强、知名央企、上市民企,实行高频度、精准化敲门招商。特别是紧紧围绕产业招引项目,坚定智能终端产业首位度,抢抓5G应用、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机遇,充分用好总规模100亿元的康佳电子信息产业基金,以股权投资撬动重大项目,重点招引产业链强链补链项目,合力推进智能终端产业集聚发展、高端发展。

  同时,我们坚定不移抓好“两开工、两投产”项目。工业项目上,推动总投资10亿元的聚力成半导体和总投资1亿美元的金铢芯片封测项目开工建设,推动总投资20亿元的康佳存储芯片封测和总投资20亿元的普天5G智慧储能电池项目投产运营;服务业项目上,推动总投资30亿元的富力商业广场和总投资20亿元的科技广场中央商务区项目开工建设,推动总投资均为5亿元的普洛斯智能云仓和区智慧养老服务中心二期项目竣工达效。

  做强实体经济的另一条路径是抓创新,即持续优化创新环境、集聚创新资源、激发创新活力。其中,在优化营商环境上,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政务服务事项“一件事”全覆盖,实行项目“全程代办制”、企业“服务专员制”,落实企业开办“一日办结”、不动产登记“一窗受理”机制,推行重大项目“拿地即开工、交房即发证”,进一步塑创政务服务“都满意”品牌,确保营商便利度排名进入全省前列。在集聚创新资源上,深度接轨大上海、加快融入长三角,深化与大院大所合作,引进建设一批高水平院士工作站、产业创新中心。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紧扣创新链培育产业链,优化支持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政策,增强核心竞争力。精心组织高端人才盐都行、科技人才节等活动,积极筹办电子信息行业全国性创新大赛等。在建强载体平台上,创新园区发展思路,突出主导产业培育,做足“产业集聚”和“空间集约”两篇文章。

  国家高新区发挥好“头雁作用”,创新“一区多园”管理模式,打造全国知名的千亿级智能终端产业园区。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更加注重提升产业层次、投资强度和亩均产出等指标,加快推进“三项清理”,确保全年盘活土地500亩以上、闲置厂房11万平方米。

  建设美丽盐都,让高水平小康更有颜值

  吴本辉指出,城市建设事关民生福祉、事关区域竞争力。盐都作为大市区的重要板块,要有在长三角中心区定位的大格局,努力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打造产城融合高地,建设美丽宜居新城。为此,我们在城市品质打造上,牢固树立“紧凑城市”“精明增长”理念,精致建设“三带四组团”,聚力打造小马沟生活组团,大力实施小马沟城市绿廊、东进路安置房等“十大工程”,确保盐龙体育公园高品质开园。加快城北地区改造,扎实推进棚户区改造、公共服务配套等项目,做优蟒蛇河风光带三期规划,推动老城旧貌换新颜。同时,通过精细化管理提升城市品位。对标“十没有”“二十有”要求,实现精细化示范街区创建全覆盖。围绕万达广场、吾悦广场商圈,年内建成以民国风情为主题的腾飞路和以海洋文化为主题的海洋路两个“网红”特色街区,点亮“夜间经济”,做美城市客厅。提速老旧小区改造步伐,做优道路、绿化、污水管网等设施配套。融入海绵城市理念,新增一批“口袋”公园、街头绿地,不断提升城市自然涵养能力和循环能力。

  在美丽乡村建设上,我们通过提升内涵精心绘好美丽乡村“工笔画”。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精心保护5个历史文化名村,修缮传统建筑,珍惜自然肌理,留住乡愁韵味。增创现代农业新优势。依托11个特色农业园区,持续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潘黄都市农业园争创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深入推进农业接轨上海,持续提升现有上海市外蔬菜主供应基地建设水平;扎实开展“万企联万村、共走振兴路”行动,提高村企合作的精准度和有效性;强化品牌创建,办好第四届盐都特色农产品展销会,提升“鲜之都·盐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此外,通过打生态牌塑创品牌。生态是盐都最好的资源、最靓的品牌和最大的优势。我们提出持续推进生态文旅高地建设,筑牢美丽盐都的生态基底,争创全国“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特别是深度融入“世遗”大局,提速实施“425”重点项目,倾力推进旅游“四牌联创”,打造长三角知名的湖荡湿地旅游目的地,进一步叫响盐都生态休闲旅游品牌;打好大气污染防治“五治一管”组合拳,深化落实“河长制”“断面长制”,巩固“两违三乱”及黑臭水体整治成果,持续实施西部湖荡湿地生态修复,高标准建设市区环高速圈生态廊道;突出“三纵三横”骨干道路和蟒蛇河风光带、高速公路沿线30个村(居),以点串线、以线带面的人居环境整治,实现所有村(居)整治全覆盖,并深入实施村容村貌整治和村庄清洁行动,努力打造“美丽江苏”的“盐都样板”。

  办好民生实事,让高水平小康更有温度

  专访中,吴本辉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只有把民生保障好,才能增信心、稳预期,才能聚民心、稳大局,才能增动能、促发展。因此,重抓民生增福祉是我们的不二选择。

  当前,常态抓好疫情防控是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最重要举措。对此,我们坚持“可知可控、精准防控”,大力提升核酸检测能力,健全联防联控、群防群控工作机制,切实做到重点地区防控等“五个不放松”,用“防得住”保障“放得开”。在此基础上,加强健康盐都建设,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让群众在家门口就好医、看好病。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积极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

  同时,全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围绕“防返贫、控致贫、真脱贫”,持续开展脱贫质量“回头看”,加强“夹心层”人群动态监测,建立缓解相对贫困长效机制,确保小康路上“一个不少、一户不落”。持续增强经济薄弱村“造血功能”,放大村干部领办集体农场示范效应,实施38个土地众筹和33个物业购置项目,年内所有村集体经营性收入持续稳定在18万元以上。

  此外,将保就业作为最大的民生、作为“六保”的首要环节,聚焦高校毕业生、登记失业人员、农民工等重点人群,积极落实减负、稳岗、扩就业等各项政策,全年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2.3万人。加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培育名校长名教师10人、省市名师工作室5个,扩大南师大实验学校、市第一初中、市二小等名校品牌影响力。加快东进路小学初中、龙冈桃花园幼儿园等学校建设,潘黄实验学校秋学期投入使用等。健全居家养老“一平台八中心”功能,打造90个居家服务标准化站点,推动医养深度融合。

责编:盐城盐都文明办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