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524105814.jpg
微信图片_20240524105814.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扬州 > 正文
虽然家境一般但我家充满爱 剔了卡的鱼肚子传承了三代人
2020-06-10 08:57:00  来源:扬州网  

何银华和父母在手机上看关于奶奶的报道

何银华每次打开杯盖后,才将杯子端给父亲

“爸爸,来吃块鱼!”何银华细心地将鲫鱼肚子上的刺剔除干净,送到父亲何荣浦的碗里,接着又夹起第二条鱼,准备剔干净鱼肚子上的刺。自从今年4月20日,80岁何荣浦做过胸壁手术后,儿子何银华经常做些鱼虾给他补身体。邻居们都说,何荣浦一家儿孙孝顺,父母善良,虽然家境一般,但充满了亲情,大家都很羡慕。

剔了卡的鱼肚子 传承了三代人

何荣浦和老伴郑桂萍,住在二畔铺社区的桑园北村内,儿子何银华一家住在附近。从何荣浦70岁开始,何银华每天早上就来给父母做饭,晚上还来陪父母聊天,至今已有十年。

一条鱼身上最肥美的部位就是鱼肚子,肉嫩刺少,但不少老年人“喜欢啃鱼尾巴”,还说“鸡奉头,鱼奉尾”。其实是老年人舍不得吃鱼肚子,省下来给晚辈吃。在何家,何银华从小就看见父亲小心翼翼剔干净每一根刺,将全是肉的鱼肚子送给奶奶孙佩英吃。奶奶在父亲的精心照料下,活到了103岁。

现在何荣浦老了,45岁的何银华也将没有刺的鱼肚子夹给老父亲吃。在何银华的影响下,20岁的儿子也这么做,一大家人吃饭的时候,专门将好吃的夹给爷爷奶奶吃。一块没有卡的鱼肚子已传承了三代人。

“我父亲不挑食,荤素都吃,但饭量很小。我母亲喜欢吃虾、红烧排骨、红烧肉。”常年给父母买菜,老人喜欢什么,何银华一口就能报出来。每天至少来父母家两次,何银华拖过小板凳,坐着就和父亲唠嗑,从家常话谈到国际新闻。他和父母亲说话慢声细语,丝毫没有不耐烦,整个家里荡漾着温馨。

父亲住院开刀 他请假悉心服侍

何银华做外墙油漆工作,受疫情影响,一直在家歇工,好不容易4月份复工了,上了不到20天班,老父亲胸壁开刀。何银华毫不犹豫地请了假,“钱可以再挣,没有什么比父亲的身体重要。”而何荣浦也心疼儿子一直歇业没有收入,但何银华让父亲宽心,“钱多就多用,钱少就少用,一家人最重要的就是平平安安,你哪里不舒服,一定要告诉我,我们上医院。”

在父亲住院期间,何银华和哥哥两人给父亲买了牛肉、野生黄鳝等补身体,牛奶就一直没断过。何荣浦做完手术,脸上气色挺好。

出院后,两个儿子把老人背回三楼的家中。何银华每天都认真拍一张伤口照片给医生看,观察老人伤口的愈合情况,各种补品和营养品不断。至于老父亲的医药费和营养费,两个儿子都不推脱,“虽然我们都是工薪阶层,我们兄弟俩该承担多少就承担多少,从不问爸妈身上有没有钱。”

善良的接力棒 不断传递

何银华说,自己和哥哥的孝顺和善良,是受到父母亲的影响。原来,何荣浦的哥哥很早就去世了,丢下三个孩子,最大的才7岁。何荣浦和郑桂萍二话没说,将三个孩子带回家,无论日子多艰难,把三个孩子就像自己的孩子一般养大,现在最大的已52岁,三人都喊二老“爸爸、妈妈”,感情非常融洽。

“我也是受我妈妈影响,她是个大善人。”何荣浦说,他的母亲孙佩英103岁才去世。何荣浦回忆起童年时的一件事:母亲养了小猪,有户村民来领猪,说养大了卖钱才能把小猪的钱还上。等到腊月年终,老太太上门要钱,发现这户人家大人不在,家里小孩子连棉衣棉裤都没有,于是转身就回家,不但不要猪钱,还拿了棉衣棉裤送了去。

关于百岁老人孙佩英的新闻报道,何荣浦都储存在手机里,随时拿出来看。这都得益于何银华一点点教会老父亲使用智能手机。

何银华说,“我们家境条件一般,但从不争吵,更不会为了钱争吵,有了好东西总是相互谦让,对我们来说,亲情和家人的健康最可贵。”

通讯员 贾桦美 记者 余佳

摄影 刘惠宇

责编:杨梦媛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