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封闭式垃圾厢房真不错,一点臭味没有,美观、方便又干净,扔过垃圾还可以洗手。”今年上半年,景区平山乡雷塘社区在江阳佳园小区40栋附近布点垃圾分类厢房时,40栋居民王桂英奶奶坚决反对,试运行半年下来,王奶奶每次来扔垃圾,看到垃圾分类督导员,都要夸赞几句。目前,拥有63栋居民楼的江阳佳园小区已实现垃圾厢房全覆盖,以往人人避之不及的垃圾投放点,现在成为身边的文明风景。
垃圾分类牵着民生,连着文明,是文明创建的重要基石。扬州通过把智慧科技融入城市治理中,在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上下功夫,正逐步形成一套智慧力量与治理法则深度融合的垃圾分类长效机制。
撤桶建房、撤桶并点,打通垃圾分类“最后一米”
在景区,像江阳佳园小区一样在垃圾分类上“撤桶建房”的小区已遍地开花。随着垃圾分类厢房陆续进小区,原先遍布各小区的垃圾桶已悄然撤走,厢房内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其他垃圾等投放口一目了然,居民用脚轻轻一踩,箱门打开,即可无接触投放垃圾。记者走访江阳佳园、梅岭佳园、乐槐苑等多个小区看到,垃圾房里还有排污系统,可以直接接到小区里的污水管网。而在广陵区曲江街道文昌花园社区,一辆“流动垃圾车”则打通垃圾分类“最后一米”。文昌花园社区文康苑小区是主城区典型的老旧小区,目前已完成“撤桶并点”,但受空间限制,该小区仅设置了一处智能垃圾分类投放箱,社区组建一支“垃圾分类志愿服务队”,每天定时定点行驶在小区内,将居民分类好的垃圾集中运输到智能垃圾分类投放箱,既净化环境又方便市民。
为加快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目标,扬州城管部门持续打造生活垃圾分类的示范亮点,开展垃圾分类达标社区、达标街道创建活动,力促垃圾分类工作成片推进,提高扬州垃圾分类“投收运处”整体水平。
规范化、标准化,答好垃圾分类基层治理考题
法治化是现代城市治理的保障,围绕垃圾分类,扬州不断健全垃圾分类管理机制,运用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为答好垃圾分类基层治理的考题,提供引领框架。
按照行业标准,结合城市实际,研究制定《扬州市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设施分区域配置标准》,细化主次干道、广场公园、商业街、农贸市场、机关企事业单位、住宅区、背街小巷(城中村)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设施设置标准和管理规范,指导各地合理设置和使用相关设施。
组织开展主要道路垃圾桶设置专项清理整治。借鉴外地经验,制定出台《扬州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及垃圾桶设置专项清理整治行动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解决主要道路及重点区域垃圾桶设置不合理、不美观等突出问题。文昌路、扬子江路、长春路、泰州路等主干道及景区周边道路沿线垃圾桶的专项清理整治正在进行中,截至目前已清理674只。文昌路等12条主要道路、景区周边垃圾桶除果壳箱外,将在11月10日前清理整改到位,鼓励对街面商户实行上门分类收集垃圾。到今年底,市区主要道路和景区周边除果壳箱外垃圾桶,将应撤尽撤、应换尽换、应管尽管,全力消除垃圾桶污损未密盖、垃圾分类投放不到位现象。
扎实推进生活垃圾“四分类”小区建设,今年,市区计划新增生活垃圾“四分类”达标小区155个,目前已完成127个,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意识和源头投放准确率不断提高。
对标住建部关于生活垃圾分类评估考核方法,落实6个区(功能区)、17个市相关部门的职责和任务,确保今年扬州生活垃圾分类评估考核进入全国第二档次。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美好生活共治共享
9月1日起,《扬州市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全面实施,解决了垃圾分类管理基层治理“无法可依”的困局。市城管局抓住《扬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9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契机,多渠道、多形式开展主题宣传活动,同时开展执行检查,该条例落地两个多月,仅景区城管部门,就已查处各类生活垃圾分类案件15起。
让垃圾分类“有法可依”的同时,坚持“有法必依”。按照《扬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和《扬州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责任区管理办法》,今年以来,扬州各地城管环卫部门牵头,组织开展生活垃圾专项执法检查37次,教育整改106起,处罚29起,处罚金额2450元。
同时,健全垃圾分类管理机制,目前全市基本形成了市、区、街道、社区四级垃圾分类组织管理架构,治理职责的界清明晰,治理力量的下沉投放,一个多方参与、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良性治理格局正在不断发展壮大。
通讯员 许 可
记 者 仲冬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