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箭手一起松开弓弦,成千上万的弓箭飞向柔然骑兵,后面的骑兵很多被箭射中,栽倒马下……”影厅最前排的一张小方桌前,解说志愿者丹蕾正在讲述着电影《花木兰》里的画面,近30名视力障碍者,从她的声音里感受着战场上的“刀光剑影”。
10月8日上午,由扬州市残联主办的无障碍观影《花木兰》活动举行,这是疫情后全城无障碍观影网络院线首次回归,志愿者现场为近30名视障观众讲述电影。
无障碍电影解说
“看”完电影后,观众三五结伴,交流着电影故事。家住城北的王明锁转了三趟公交车才到达现场,这已经是他第二次参加这样的观影活动了。他告诉记者,解说员将画面印到他的心里头了。
扬州市特殊教育学校高一年级学生印子恒,上午在老师华桂明的陪伴下“看”了《花木兰》。“以前我也和爸爸妈妈一起‘看’过电影,主要靠对白听电影,很难明白剧情。”他说,今天讲解的电影有很多细节讲述,比如花木兰出征时的服饰、表情都用语言串联起来,花木兰的人物形象丰满了起来,就好像自己真正能看见主人公了。
视力障碍者在志愿者帮助下走进电影院
把一部电影讲述得让盲人能“看懂”并不容易,在《花木兰》放映的近2个小时里,解说志愿者丹蕾基本没有停歇。她的讲述穿针引线,构成了盲人观众脑海中的画面,她要在镜头切换间、在对白之间迅速描述画面,和电影台词无缝衔接,帮助视障观众真真切切地“看到”电影画面。为了讲好这部电影,她利用长假的空闲时间“刷”了4遍《花木兰》。
扬州约有11960名视力障碍人士,他们中有不少人没看过无障碍电影。2019年,扬州率先启动了“盲人电影院·无障碍图书馆——全城无障碍观影网络”项目,成立了首支为盲人观影提供“口述影像”服务的爱心志愿者队伍——光影心播志愿服务队,通过志愿者现场解说的形式,让视障人士能定期“观看”到更多新上映的影片。
扬州市残联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无障碍观影很受视障人士的欢迎,但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因为一部无障碍电影,除了需要电影讲解志愿者外,前期也需要投入很多的精力,写好无障碍电影解说台本,才能帮助视障人士正确理解影片。
“目前,我们已经和全国多个公益组织合作,像此次《花木兰》的讲解词就是由公益组织青芒影院提供的。”该负责人表示,未来希望更多有爱心、会讲故事、普通话标准、有扎实的文字功底、爱看电影,又有一定的空余时间的市民加入到无障碍观影志愿服务者队伍中。作者:龚旭 邱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