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要闻 > 正文
话剧《索玛花盛开的地方》 为何受到一致好评?
2020-12-08 10:12:00  来源:江海晚报  

5日晚,反映江苏“时代楷模”——海安市宁蒗支教教师群体故事的话剧《索玛花盛开的地方》在海安大剧院演出后,受到一致好评。曾经参加第三批、第四批支教的教师朱永祥表示,这部话剧的很多情节都能在自己的回忆中找到原型,让他一下子回想起了那些年的支教往事。

话剧根据真实事件改编

今年9月7日,江苏省委宣传部在南京举行发布会,授予海安市宁蒗支教教师群体“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海安市宁蒗支教教师群体,是由213名教师组成的支教队伍。从1988年起,先后10批281人次赴云南省宁蒗县支援当地教育事业。他们响应党委政府的号召,以振兴民族地区教育、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为己任,跨越八千里路,立足三尺讲台,传播知识,播撒文明,累计为宁蒗培养初、高中毕业生2万多名,中专、大学生1万多名。

32年来,他们创造了宁蒗教育史上的一个又一个奇迹:从首次摘得丽江地区中考桂冠、普及六年义务教育,到中高考升学率在丽江地区连续九年雄踞榜首、10人次夺取地区高考状元,宁蒗教育已成为丽江乃至云南教育的一面闪亮旗帜,进入全国民族教育先进县行列。

为了宣传这一系列先进事迹,今年9月,市委宣传部和市文广旅局联合市艺术剧院等单位,集中力量编排话剧《索玛花盛开的地方》,希望通过话剧这种艺术形式,讲述这32年来海安教师前往宁蒗支教中的那些感人故事。

主创人员被支教事迹感动

话剧《索玛花盛开的地方》讲述的是1988年,海安县(市)民办代课教师景大民,为了给妻子郭玉英挣一个公办教师的待遇,决定远赴宁蒗支教。在支教过程中,景大民从发现当地孩子心中的创痛经历,到慢慢地走进孩子纯洁而受伤的心灵,然后逐步爱上了这片土地和这群天使。5年支教即将结束时,景大民的妻子郭玉英为救他的学生,不幸离世。而景大民从此留在了宁蒗支教,直至2020年。

据了解,该话剧以南通艺术剧院话剧团为演员班底,特邀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主任卢昂担任总导演、上海越剧院编剧莫霞担任编剧。卢昂在采访中说:“我自己就是一个教师,全国各地支教的故事也了解过不少。在了解到海安市宁蒗支教教师群体的事迹后,我深受感动。”他认为,师者,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还要让每一个学生真正认识自己和世界,成为他们内心希望成为的那个人。该剧景大民的扮演者满贺表示:“在拿到剧本后,曾深入了解海安市宁蒗支教教师群体的各种事迹。在得知他们被尊称‘海安舅舅’以及‘舅舅’这个称谓在宁蒗人心中的地位时,我才深刻感受到这群老师的伟大。”

人物塑造得有个性且可信

5日晚首演结束后,国务院参事、中国话剧协会主席蔺永均久久不能入睡,当晚就写下了千字感想。他说:“这是一部用情、用功、用心的佳作。”蔺永均表示,近年来展现英模人物的话剧很多,但很多话剧趋于概念化、同质化、口号化。他说:“《索玛花盛开的地方》,有创新、有思想,全剧避免了概念化、同质化、口号化,艺术含量很高。”在点评中,蔺永均表示,这部剧没有把景大民这个英模人物塑造得假大空、高大全,而是塑造得很有个性也很可信,值得肯定。

《中国戏剧》原主编姜志涛说:“《索玛花盛开的地方》这部戏剧,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景大民的内心转变,景大民的角色塑造得真实可信。”姜志涛认为,景大民为了让妻子从民办教师身份转为公办教师身份远赴宁蒗,然后慢慢地走进宁蒗孩子的心中,最后妻子的离去让他从支教5年就回家变为在宁蒗的讲台上奉献自己的青春。这种主人公前后内心的变化,符合逻辑、符合当年的社会环境,有真实感。

姜志涛最后说,这部戏如能继续加工打磨,就不仅是停留于歌颂支教老师的奉献,还能将景大民为代表的教师形象立在观众心里、活在观众心里,成为一个标志。

本报记者沈樑

责编:秦春凤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