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网统管”,城市数字化转型成效显著;平台赋能,民意诉求得以倾听和化解;智能升级,更多智能治理场景和服务场景成为可能……
下月,高淳区社会治理综合指挥中心上线运行将满一年。一年来,围绕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中心以数据共享和应用融合为突破口,汇聚24个部门基础数据信息,构建区、街镇(部门)两级综合指挥体系,实现社会力量统一调度,民生热线集中接听,民生问题统一派单等。
城市治理初衷不变,数字化转型力度不减。今年,高淳区社会治理综合指挥中心继续探索“一网统管”工作暨“城市大脑”二期智能治理应用场景建设,城市治理模式不断向智能治理变革,高淳争创“一网统管”工作示范区的目标正在加速实现。
数据赋能,
织密城市治理“一张网”
近日,高淳区城市综合指挥运营平台“智慧渔政”板块预警雷达显示,固城湖中一艘船只原地停留近10分钟,疑似在捕鱼作业。平台雷达光电联动跟踪可疑船只,工作人员立即通知水上警察大队前去排查。
15分钟后,水上警察大队反馈:经查看,该船只因马达出现故障无法行驶,并没有捕鱼作业,目前已恢复正常。预警雷达随即显示该船只已经离开,警报解除。
中心吹哨,部门报到,这是高淳区社会治理综合指挥中心的日常。走进这里,城市综合指挥运营平台58平方米的显示屏上,智慧小区、智慧渔政、审批服务、网格信息等大数据可视化应用场景一览无余。高淳区802平方公里土地上的信息,都能被监测。
2020年初,我省印发《关于推进基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的实施方案》,提出建立指挥调度中心,建设综合指挥平台。紧接着,南京市在推广秦淮区基层治理“两赋两强”集成改革经验中强调,各地要接入网格化综合治理、“12345”等民生类信息资源……彼时高淳的境况是,区级社会治理领域各条线业务平台相对独立、数据分散,同一问题多部门数据难以汇聚分析,联动处置效率低,城市治理的综合态势尚未形成。
改变迫在眉睫。2020年11月起,高淳率先推动“一网统管”工作,正式筹建社会治理综合指挥中心,加快“城市大脑”治理应用。组建区、镇两级社会治理综合指挥中心,实施“一体联动、一号民生、一站共享、一屏全域”四大工程,汇聚公安民警、综合执法、网格员三支队伍信息,通过指挥中心实时调动人员,将社会治理的“触角”延伸到城市每个角落。搭建城市综合指挥运营平台,融合数字孪生、地理信息和大数据技术,对人、事、物、情等城市管理元素进行分类汇聚。
下好数据互通“一盘棋”,织密共建共治“一张网”。高淳区社会治理综合指挥中心整合区信息中心、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综合行政执法指挥中心、12345热线等机构的职能和力量,接入执法力量、城市部件、视频监控等24个部门基础信息,共汇聚数据量4000万条,接口调用使用141万次,服务群众生活、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打破条线数据壁垒,“城市大脑”脉络流畅,一通百通。
服务民生,
打造矛盾化解“终点站”
5月12日,东坝街道青枫村网格员张钱龙发现村里跑来多只流浪狗四处乱窜偷食,吓得村民不敢出门。张钱龙随即发起“网格吹哨”——上报该事件,东坝街道社会治理综合指挥中心迅速调度派遣,联合派出所进行处置。
“一网统管”,实质是运用先进技术反映城市运行各项数据特征,提高城市数字化治理水平。“但绝不仅仅是技术的简单拼凑,而是新时代城市治理与政府管理模式的创新。”高淳区社会治理综合指挥中心相关负责人说,根本目的是让百姓安居乐业、社会环境安定有序。
“我家老伴是骨折病人,不能下楼,行动不便,可以派人上门给她做核酸吗?”日前,淳溪街道淳安社区凤岭山庄小区居民赵善福的老伴无法出门做核酸,他抱着试一试的心理拨打了12345热线,让他没想到的是,电话打出去没多久,社区卫生站的护士就上门进行了核酸采样,让他感到方便又舒心。
为搭建统一的数据平台,为市民提供更高效的服务,高淳区社会治理综合指挥中心积极与南京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对接,在今年3月初步建成了南京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高淳分中心,话务工作实现本地接听,目前已办理热线工单2629个,及时解决群众难题。
为助力核酸检测工作有序开展,高淳区指挥中心利用接入的区内公安、交管、村村通、文旅、市场等1.1万余路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资源,与核酸采样点位进行位置匹配,通过视频图像实时监测。“目前,全区170个核酸采样点实现视频全覆盖,可实时监测动态数据,提升各部门之间组织调度与联动效率。” 高淳区社会治理综合指挥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实战中管用是基础,基层干部爱用是保障,群众感到受用是目的。数据显示,高淳区指挥中心运行近一年来,城运平台办理工单超41万件,办结率达99.87%,获得市民一致点赞。
聚焦变革,
“城市大脑”智能再升级
以往接到市民反映的问题,工作人员要逐层派单才能到达相关部门手中,费时费力。高淳区社会治理综合指挥中心二期建成后,“城市大脑”就能对70%的工单自主分析研判,自动派单到具办人手机终端,提高工单流转办结效率,实现群众诉求即接即办。这是区社会治理综合指挥中心二期建设完成后的一项便利实践。
向技术要时间,向时间要效率。在实现前期数据共享的基础上,高淳区日前制定《2022年度高淳区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工作暨“城市大脑”二期智能治理应用场景实施方案》,对“一网统管”建设工作再优化、再提升,力求在视觉感知、业务流转、展示交互等方面引领创新。
在扩大城市运行感知呈现能力、提高治理信息自主研判能力、提升治理问题联动反应能力、探索治理数据融合创新能力、加强基础设施支撑服务能力等方面花大力气、下大功夫。具体体现在打造更多的惠民应用场景,如实现110与12345双向流转、开通语音自助移车渠道、扩展智慧小区覆盖面、构建居家隔离防疫闭环、推进数字孪生城市等。
新时代城市治理新图景正被缓缓勾勒。未来,高淳区将率先在全市建成市、区、镇城市运行管理中心三级架构,在指挥调度和处置流程现代化建设上形成示范,促进城市运行监测范围和预警能力进一步提升,深化“一网统管”智能治理高淳实践,为建设新型智慧城市、实现城市智能治理赋能加力。本报记者 朱泉 见习记者 潘金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