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要闻 > 正文
和美乡村当容得下“鸡鸭鹅”
2024-06-18 08:47:00  来源:新华日报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推进以来,我国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短板不断补齐,有了能跳舞的小广场、带路灯的硬化道路、不再露天的厕所,农民生活环境大幅改善。然而,日前有媒体走访发现,有的农村地区“村中不闻鸡鸣,池塘不见鸭鹅”,一些地方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出现偏差、走样,需引起关注。

乡村要发展,环境是底色。整治村容村貌,补齐环境短板,有利于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一个个擦亮底色的美丽乡村,大力发展生态经济,让乡亲们吃上了“生态饭”、鼓起了钱袋子。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是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但有的地方为何没把好事办好,遭到群众反感?有村民直言,“听不见鸡叫,还是农村吗?”这一发问直指一些地方相关举措脱离了农村生产生活实际,背离了农村的本质,对于农村养殖引发的污染问题简单“一禁了之”。

和美幸福乡村,乡村不是城市,要考虑乡村的实际。村民剩饭养鸡喂鸭,房前屋后沤肥种菜,是村民长期的生活习惯,也有其合理之处,应适度允许农村保留传统种养结合的微循环生活方式。农村养殖有“三不准”的规定:不准随意扩大禁养区范围;不准强制养殖户搬离、关停、拆除,强行清退养殖户;不准随意叫停,盲目“一刀切”。“三不准”,既是对农民的约束,也是对管理部门提出的要求。禁养鸡鸭之类的做法或许适用于城乡接合部,但不适宜推广到更广大的农村地区。正如有村民所指出的,每家养几只鸡,能有多大污染?而且,养殖鸡鸭鹅出现的污染问题,大多是因为散养,不妨引导村民圈养,开辟专属小菜园,既能让村庄干净整洁,还能保留村民既有生活习惯。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何在一些地方走偏?这还与一些“不接地气”的考核要求有关。有些上级部门下达的指标过高,比如,有的实行“月评比、周排序、日通报”,让人居环境整治成为“表格比美”“数字竞赛”;有的主干路两侧反复割草、干净整洁,但村内的背街小巷脏乱差,搞表面文章、形式主义……类似做法加重了基层负担,让整治效果大打折扣,自然也得不到老百姓的信任与支持。

和美幸福乡村,应当是让村民满意的乡村。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不仅是量化指标,更要考虑村民的主观感受。现实中,不少乡村通过创新方式方法,激发了农民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有的乡村通过村民议事会商讨建立村规民约,引导村民自觉维护环境卫生;有的乡村设立文明积分等激励约束办法,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积极性不断提升……好环境靠大家合力打造,也要靠大家一起管护,要着力构建政府、村集体、村民等多方共建共管的格局,逐步建立长效管护机制,促进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水平显著提升。

屋前瓜果满园、屋后鸡鸣犬吠,是很多人向往的农村图景,也是美丽乡村的题中应有之义。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应从农民感受入手,从农村实际出发,展现乡村气息,在留住鸟语花香田园风光中实现多方共赢,为绘就乡村振兴秀美画卷增色添彩。杨 丽

责编:秦春凤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