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里下河地区正值汛期,宝应县射阳湖兰亭荡片区四联村、廖徐村这两个村庄的东面,一道新筑起来的高大堤坝给村民们带来满满安全感。盛夏午后,记者登上这道大堤举目远眺,只见大堤背后是一片广袤无垠的湖荡绿海。
宝应县水网发达,坐拥“五湖四荡”。站在大堤之上,兰亭荡、广洋湖退圩还湖项目负责人冯爱国不禁感慨:“这幅生态好光景,6年前还是另外一番景象。”上世纪50年代开始,湖荡湿地被村民用圩堤切割成大大小小的鱼塘,后来向集中大面积围湖发展,放眼望去,几乎看不到完整连片的水面。“有湖不见湖”,让水乡人感到尴尬。
堤下的廖徐村,新房地基高、旧房地基矮,农舍高低错落。村民说,有段时期水害频发,为防被淹,新建农舍都会垫高房基,因此比老房子高出一截。“由于圩堤分隔了水面,连通性差,湖区基本丧失防洪排涝的调蓄能力。”宝应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耕地保护与生态修复科科长李治告诉记者,伴随着围湖养殖规模的扩大,兰亭荡的生态危害接踵而至。水体富营养化,加之周边通道堵塞、水系不畅,水质不断下降,动植物失去栖息地,生态系统失衡。每逢大水之年,兰亭荡西边的两个村庄必受水淹之苦。
2018年开始,宝应县着手整治修复“五湖四荡”,兰亭荡、广洋湖片区的退圩还湖攻坚战率先打响。2022年,兰亭荡、广洋湖退圩还湖项目入选“国家山水工程”,区域生态修复建设按下“快进键”。
“堤坝是由拆出的圩土搭建而成;湖荡里的芦苇、蒲草等植物可以净化水质,对于湿地保护修复起着重要作用;不同种类动物在湖区安家,促进了水体水质改善和生态平衡。”冯爱国说。
通过生态修复,兰亭荡、广洋湖片区清退圩区440公顷,完成湿地修复500公顷,重要物种栖息地建设面积达270公顷。位于里下河地区腹地的这片湖荡湿地生态系统逐步恢复,生物多样性得到保护,水质自净能力逐步提高。
家住廖徐村新南组28号的村民徐庆丰清晰记得,儿时的兰亭荡湖水清澈、水草摇曳,后来由于围湖养殖,水质每况愈下,经过这里甚至需要捂着鼻子。“现在一走上大堤,儿时的记忆又回来了!”徐庆丰的言语里难掩激动,每天推窗便可见到成群的水鸟在此栖息,当地还新建一座观鸟棚,方便人们与大自然亲密接触。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体制机制。要完善生态文明基础体制,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
宝应县退圩还湖是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而生态文明建设永无止境,如今,宝应努力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退圩还湖、生态修复,让兰亭荡、广洋湖周边近5000名村民在家门口吃上“生态饭”。“我们鼓励当地村集体发展生态经济,如种植莲藕、发展‘风光渔’互补产业,逐步形成上有风力发电、中有光伏利用、下有水产品养殖和稻田的立体开发模式。”李治说,除了发展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每年政府还会对清退的鱼塘给予1000元/亩的租金,由村集体以年终分红的方式分发给农户。生态修复后,这片湖荡地区成为休闲旅游的理想场所,将带动发展旅游观光、生态研学、康养旅居等特色产业。宝应县还规划在堤坝、河道周边发展碳汇林业种植,力争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
目前,兰亭荡、广洋湖退圩还湖“国家山水工程”项目进入省级验收的最终阶段。宝应县省管湖泊退圩还湖工程建设处汤荣杰表示,他们将继续跟踪湖荡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使湿地环境、生物多样性得到提升,更好地发挥湿地水源涵养、净化水质等功能。
初尝生态修复甜头的宝应人,正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目光投向更广的地区。这个夏天,该县山阳镇白马湖退圩还湖工程全面展开,又一片水草丰美、生机勃勃的湖荡湿地,将以崭新面貌展现在人们眼前。记者 张韦 张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