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要闻 > 正文
夯实乡村柔性治理的文化基础
2024-10-24 09:03:00  来源:新华日报  

乡村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石,深刻影响中国乡土社会的本质特征,塑造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观念、道德准则与价值取向,是维系社会稳定与发展的精神支柱,具有引领乡村柔性治理的重要动能。在城市化进程中,乡村社会结构发生改变,促使乡村文化体系在快速变迁的社会环境中面临断层与失衡风险,不仅影响乡村柔性社会治理效果,更阻碍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推进。因此,在乡村柔性治理中,寻找并重建与乡村特色相匹配的文化基础,以文化力量引导、激励和规范乡村柔性治理行为,在提升乡村治理效能方面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加强基层党组织全面领导,引导乡村文化建设正确方向

基层党组织是乡村柔性治理的引领者,更是文化政策落地的坚定执行者。提升乡村柔性治理效能,优化乡村文化建设,必须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全面领导。

强化基层党组织的“定盘星”作用。基层党组织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农耕文化的精髓,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展现出独特魅力和风采,确保乡村文化沿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方向前进,不偏离、不变质、不走样。通过组织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加强基层党建数字化建设。近年来,云计算、大数据等前沿科技的崛起,为各级党组织的党建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力。搭建基层党建的数字化平台,已成为提升乡村柔性治理的有效手段。借助数字化平台,基层党组织能够迅速、广泛地发布文化政策信息、文化活动通知,实现多维度的信息传播,帮助广大村民及时了解相关信息动态,从而提升村民参与乡村文化建设的主动性,提高乡村柔性治理效率。

提升村民自治主体认知,激活乡村文化建设内在动力

自治是乡村柔性治理的核心,是驱动乡村走向良性治理的关键。实现有效自治,需要村民主动参与文化建设,明确文化诉求,从而促进乡村柔性治理的有序开展。

充分激活村委会的功能。村委会是推动文化建设、促进村民自治的关键机构,扮演农村文化政策的管理者、村民文化素质的教育者和村民文化生活的服务者三重角色。为此,村委会应充分尊重农民主体地位,完善村规民约、文化考核机制等,为村民参与乡村文化建设提供制度保障,打造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精品,提升乡村软实力,为乡村全面发展注入活力。同时,村委会要培育文艺团体、志愿者队伍等多元化文化组织,加强乡村文化组织的建设和管理,提高其组织化程度和规范化水平,形成文化建设的合力。

优化村民自治环境。完善乡村产业布局,在保持传统文化底蕴的基础上,引入现代科技、金融和旅游等元素。如利用互联网平台推广农产品,开发乡村旅游项目,将传统手工艺与现代设计结合等,以此激发乡村经济活力,实现文化资源的增值转化。加大乡村文化教育投入力度,通过网络教育、社区文化活动、乡村讲座等,广泛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其成为乡村柔性治理的重要准则;结合村民实际需求,开展道德修养教育、法律知识普及、职业技能培训等,提升村民个人素养,增强其参与乡村管理和服务的能力,促进柔性治理水平的提升。

强化乡村柔性治理人才支撑,为乡村文化建设注入活力

人才是推动乡村柔性治理的催化剂,能够引入现代治理理念与技术,为乡村文化建设带来新的活力。

吸引高素质青年干部扎根乡村。加强乡村柔性治理宣传工作,通过开展系列讲座、座谈会等活动,邀请在乡村基层工作多年、拥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优秀代表,分享乡村柔性治理的成长经历与心路历程,消除青年干部对乡村工作的偏见,提升其投身乡村文化建设的思想认知;鼓励青年干部积极参与乡村柔性治理实践,以设立专项政策与奖励机制,例如提供职业发展支持、教育培训机会、生活补助以及职业晋升通道等,留住更多高素质青年干部扎根乡村。□ 张琳琳 刘莲香

(作者均为淮阴工学院苏北发展研究院副教授;本文系2024年江苏省社科基金年度项目“乡土文化在中华文明现代转型中的社会功能及江苏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4MLB013〉、淮阴工学院课题“‘数字+文化’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研究”〈项目编号:Z421A24271〉研究成果)

责编:秦春凤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