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要闻 > 正文
以思政引领力筑牢立德树人政治根基
2024-12-20 08:59:00  来源:新华日报  

在新时代教育格局不断重塑的过程中,思政引领力已成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核心驱动力,贯穿教育体系的各个环节,关联社会多元主体,是体现教育强国社会主义属性的重要因素,对于筑牢立德树人政治根基意义重大且十分深远。进入新时代,我们要不断探索和创新思政引领力在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多元载体以及协同联动等方面的实践路径,积极应对各种挑战,充分发挥其在教育中的核心作用。

思政引领力在立德树人中具有核心价值

思政引领力为教育定准政治航向。做好教育工作必须紧密联系政治实际和政治需要。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各种思潮相互激荡,多元文化不断碰撞。在这样复杂的环境下,教育领域也面临着诸多思想观念的冲击。思政引领力的存在,能让教育坚守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使各类学校无论是在课程设置、教学活动开展中,还是校园文化营造中,都紧密围绕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确保培养出的人才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忠诚于党和人民,能够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可靠的建设者和合格的接班人。立德树人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从基础的道德规范到高深的政治理论等思政引领力,引导学生去认识世界的本质、人生的意义以及价值的衡量标准。例如,借助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关于仁爱、诚信、正义、友善等思想的解读,结合现代社会的实例,让学生明白在生活中如何践行这些传统美德,进而逐步构建起积极健康、符合主流价值观的三观体系,使其在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和人生选择时,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思政引领于课程体系的深度嵌入

思政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作为专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有着严谨系统的理论架构显性载体,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思想道德修养至法律基础,恰似一把把思想钥匙,解锁学生认知社会发展规律、明晰个人道德准则的大门。教师引导学生剖析社会热点事件背后的矛盾转化,使其学会用辩证思维洞察复杂世情,不再局限于片面视角,逐步建立起理性、客观的世界观。不断优化思政课程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当下的国际国内形势、社会热点问题以及学生的思想实际,让抽象的理论与鲜活的现实相融合。同时创新教学方法,通过多样化的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思政课程能够更好地发挥育人功能。而课程思政则致力于挖掘各学科专业课程当中隐匿的思政元素。在非思政课的平台上,通过激活或融入思政元素,优化教学方法,促进专业培养与立德树人相得益彰的教学形态,有效推进学习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加强课程思政研究,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真正做到各类各门课程“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始终同频共振、同向而行,形成协调效应,构建具有各高校特色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引导学生体会深厚文化底蕴,增强文化自信,滋养学生心灵,夯实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一体两面”。

思政引领于师资队伍建设的协同共进

立德树人的关键在教师。高校思政教师队伍是推动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的先锋队,要坚持教育的政治属性。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主导者,其自身的思政素养水平直接影响着思政引领力在立德树人过程中的发挥效果。一个具备高思政素养的教师,不仅能在课堂上传授专业知识,更能巧妙地将思政教育融入教学环节,以言传身教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当前部分教师在思政素养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有的对最新的思政理论和政策缺乏深入了解,有的在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时方法不够灵活。因此,加强教师思政素养的提升显得尤为迫切。应构建系统的教师思政培训体系,定期组织教师参加思政专题培训,邀请专家学者解读党的教育方针、讲解重要的思政理论以及分享思政教学的优秀案例。同时,鼓励教师参加线上的思政学习平台,开展自主学习和交流讨论,拓宽思政知识视野。在考核方面,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思政考核机制,将教师的思政学习参与情况、在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的效果、自身的言行举止是否符合思政要求等纳入教师的绩效考核、职称评定以及评优评先等重要指标体系中。通过这种方式,激励教师主动提升自身思政素养,为强化思政引领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多元载体助力思政引领力拓展与强化

校园文化活动营造思政育人氛围。校园文化活动是思政引领力发挥作用的重要隐性载体,具有覆盖面广、感染力强、参与度高等特点。学校可以举办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红色文化节,通过开展红色故事演讲比赛、红色经典诵读活动、红色主题文艺演出等形式,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和革命精神,激发出学生的爱国热情;开展主题鲜明的志愿服务活动,如走进社区关爱孤寡老人和困境儿童、参加环保公益行动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组织各类学术讲座,定期邀请专家学者、先进模范人物来校分享他们的人生经历、思想感悟以及在各自领域为国家和社会所做的贡献,从而拓宽学生的视野,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追求。同时,校园文化环境的营造也不容忽视,学校可以打造具有思政教育意义的校园景观,如在校园内设置名人雕像、文化长廊,展示中华历史名人的事迹、名言警句以及我国近现代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等,让学生在日常的校园生活中随时随地都能受到思政教育的熏陶,使思政引领力如春风化雨般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浸润学生的心灵。网络新媒体平台创新思政教育形式。以互联网、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不仅拓宽了接受信息的渠道,同时也改变了社会信息的生产和传播方式。信息碎片化、观点多元化、信息生产和传播的微型化,已经成为当下社会信息传播和生产的主要特征,网络新媒体平台已然成为思政引领力发挥作用的新兴且重要的阵地。要充分利用各类网络新媒体工具,如微信公众号等打造具有特色的思政教育新媒体账号,通过制作发布生动有趣的思政微视频、动漫等内容,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思政知识和正能量。同时,加强对网络新媒体平台的管理和引导,建立网络舆情监测机制,及时发现并处理不良信息,营造健康积极的网络思政教育氛围。此外,还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线上思政互动活动,如主题讨论、在线问答等,使思政教育突破时空限制,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和体验感。□ 陈 鑫

(作者为南京林业大学白马校区党工委副书记、学生工作部部长;本文系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以本为本’人才教育核心战略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析”〈2020SJB0052〉的阶段性成果)

责编:秦春凤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