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要闻 > 正文
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方位育人格局
2025-01-17 09:21:00  来源:新华日报  

“三全育人”指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和全过程育人,是我国教育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与我国国情、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一种新教育理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一种观念,对于国家和民族而言都是最持久的力量,能够作为指导国家、社会、个人发展的基本价值准则。高校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高等教育全过程,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高等教育的引领作用,厚植大学生爱国情怀,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培养重要力量。

全员参与育人,构建家校社协同机制

教育引导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基础,亟需高校坚持“三全育人”理念,强调全体教职工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实践中,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我国社会共同思想道德的基础作用。据此,高校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纳入教学制度、学校法规中,引导全体教职工认识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通过健全制度实现凝聚各主体共识的目标。

明确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鼓励机制,以及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约束机制,从宏观层面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等教育过程中的刚性约束。教师、辅导员、行政人员等皆应以身作则,发挥传播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作用,共同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高校应发挥联结家庭和社会的“桥梁”作用,构建家校社联动机制,明确家庭和社会皆应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相应责任。由高校党委领导,构建二级学院党委负责的层级化共管机制,密切联系辅导员、教师和学生干部,通过学生干部加强与全体学生之间的联系,自上而下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高校领导定期检查思想政治教育方案、工作部署等;二级学院领导如实汇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施情况,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教师、辅导员和学生干部定期召开会议,了解广大学生思想政治学习情况。高校可借助腾讯会议、微信等构建家校沟通机制,促使学生家长明确家庭教育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过程中的作用。同时,重视家教、家风建设,让学生在感受家庭和睦、老有所依、尊老爱幼等家庭美德中树立正确价值观。学校和家长的密切沟通,能够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育人润物无声的积极作用,加强家校协同育人效果。互联网企业等社会主体应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奉献、友善、诚信等价值观,营造和谐稳定、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氛围,构建健康的网络育人空间,吸引并正向影响学生。

全过程育人,遵循层次化教育规律

“三全育人”理念强调全过程育人;高校教育主体应遵循大学生成长规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于大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过程。针对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制作量表,横向和纵向记录大学生生理特征变化、心理变化、情绪变化、思想政治素养等数据,指导教师、辅导员按照不同年级、不同层次和不同专业的学生开展针对性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全过程育人还应做好教育内容的衔接工作,合理安排不同年级学生的教学内容,提升价值观育人的连续性和贯穿性,避免其断层。不同专业教师应努力提升思想意识和思政理论水平,发掘专业知识中的思政育人元素,敏锐捕捉专业课程中的价值观教育契机,保障个性化课程思政教育的顺利开展。例如,针对建筑专业学生的教学,可以借助为国家作出贡献的劳动模范、大国工匠等,增强爱国主义、民族精神、乐于奉献等价值观教育;针对医学专业学生的教学,可以讲述救死扶伤、医者仁心等故事,增强职业精神教育;针对外语专业学生的教学,可以讲述外交官传播我国传统文化、科技成果,以及中外交流等不同内容时的不卑不亢、淡定从容,增强世界观、个人与社会价值辩证统一等教育。

高校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特点和认知水平,实施精准化思政教育。例如,针对低年级学生,重点进行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教育;针对高年级学生,更多侧重改革创新、职业素养教育,增强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认同。

践行全方位育人,创新多样化教育形式

根据“三全育人”理念强调的全方位育人,高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应从校园文化、课堂教学、课后教育、社会实践等多个方面入手。在校园文化方面,高校通过校园网、教室走廊、图书馆电子屏等载体,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的意义等;课堂教学发挥主阵地作用,不同专业学科教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理论知识作为教学视角,实现课程与思政融合。在课后教育方面,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演讲比赛、主题讲座、专业知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的知识竞赛、文艺演出等校园文化活动;高校也可组织教师和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前往历史纪念馆、文化馆、党校等地进行参观学习,让学生从不同社会主体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式中理解价值观育人的现代意义。在社会实践方面,高校教师指导学生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项目实地调研,搜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的真实案例和数据,进而主动探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研究新成果等,并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工作。如此,高校逐步构建课前课后、校内校外和日常生活相融合的、全方位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育人格局。□ 江蕾

(作者单位:江苏开放大学;本文系2022年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思政专项“经济转型视域下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的‘三全育人’新模式研究”〈编号:2022SJSZ0341〉的研究成果)

责编:秦春凤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