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预防新冠病毒,现在很多人家里都常备了消毒液、酒精等物品。可你知道吗?消毒用品可不能乱用,如果使用不当,不仅起不到杀菌消毒的作用,反而会危及生命!
前些天,青岛几名刚刚复工的市民突然出现高热、剧烈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凌晨被紧急送往医院。医生通过检查,排除了新冠肺炎的可能。但经过一系列排查发现几人的发病原因是吸入了有害物质,而罪魁祸首竟然是单位清洁用的84消毒液和洁厕灵!
84消毒液与洁厕灵混合会产生“毒气”,严重会导致“白肺”,甚至死亡!
原来,几名患者在清洁办公场所时,不慎将含84消毒液的污水与冲洗厕所的洁厕灵混合,两种液体发生化学反应,造成有害气体大量排放。几名患者吸入有害气体后,造成肺部灼伤,其症状、体征非常像新冠肺炎。医生介绍,如果吸入有毒气体时间较长,或治疗不及时,会造成比较严重的后果,如白肺甚至窒息死亡。
在疫情防控期间,84消毒液、漂白粉、过氧乙酸等各类化学消毒剂,在各种场所及家中大量使用。但如果操作不当,消毒剂会产生“夺命毒气”。
84消毒液和洁厕灵一起使用,会产生化学反应,并生成氯气。氯气是一种有毒气体,主要通过呼吸道侵入人体,并溶解在黏膜所含的水分里,生成次氯酸和盐酸,对上呼吸道黏膜造成损伤。次氯酸使人体组织受到强烈的氧化,盐酸刺激黏膜发生炎性肿胀,使呼吸道黏膜浮肿,大量分泌黏液,造成呼吸困难。
在短时间内吸入高浓度的氯气,眼、鼻、呼吸道等部位的黏膜都会遭到破坏,出现流泪、咳嗽、恶心呕吐等症状。如吸入氯气浓度过高,有可能腐蚀肺泡,造成呼吸困难或肺水肿,甚至窒息死亡。
不慎吸入氯气怎么办?
若不慎吸入高浓度的氯气,应立即离开现场,到空气新鲜的地方。一般情况下,当咳嗽和流泪症状消失后,身体就没什么大碍了。若中毒症状没有消失,甚至出现肺水肿等现象,就要马上去医院。
除了要合理使用84消毒液等消杀用品,家长们还要格外注意这些消毒液的存放,尤其是由于疫情孩子们假期延长,天天待在家里,一不留神就会“祸从口入”!消毒液具有强腐蚀性,误服会损伤口鼻粘膜,造成急性喉水肿,还会腐蚀消化道,严重时甚至会导致胃肠穿孔。
孩子误服消毒剂该如何紧急处理?如何避免孩子误食消毒品?
今天,小编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下。
一、常见误食药物、有毒物的表现
常见的中毒症状一般包括:
1、恶心呕吐、抽搐、肢体震颤、咽喉疼痛、异常的流口水;
2、呼吸中带有异味、没有发热的腹部疼痛、呼吸困难;
3、烦躁不安、焦虑易怒、异常兴奋、嘴唇口周有灼伤等。
二、误食药物或有毒物的紧急处理方法
一旦发现孩子可能误服消毒清洁用品,家长就要马上采取紧急救治办法,如果孩子出现哭闹不止、呕吐或者昏迷等症状,家长要立刻送孩子就医。
在等待就医期间,针对不同类型消毒清洁产品,有着不同的处理方法。
如果孩子出现无反应+无呼吸症状,或者仅有濒死叹息样呼吸,这个时候父母应该立刻进行心肺复苏。
三、如何预防孩子误食有毒物质
不管掌握了多少急救手段,误食对孩子都会有一定的伤害。避免这类意外的发生,做好预防措施才是当务之急。
1.
将消毒剂放在孩子看不见够不到的地方
这是避免孩子误服最有效办法,孩子接触不到,自然就从源头上避免了误服。
2.
尽量不要用饮料瓶分装
家长配制消毒水,最好选择专门的喷壶等用品,不要用餐具、饮料瓶等容器替代,避免孩子想当然地认为里面装的是可以食用的液体。
3.
定期清理
过氧化氢(双氧水)稳定性低,高浓度原液如果存放不善,很容易分解出氧气造成爆炸,这类悲剧早在 SARS 期间就有发生。
家中尽量不要存放,暂时使用也要放置在清凉避光处,避免危险发生。
4.
避免高浓度使用
消毒液大多有极强的挥发性,高浓度使用会导致消毒成分大量存在于空气中,这时有腐蚀作用的成分经过孩子的呼吸道,也会造成一定的损伤。
所以,使用消毒剂时一定要按照建议配比使用。
生命安全无小事!给孩子做好安全教育,并扮演好监督角色,为孩子的居家生活撑起结实的保护伞,父母的作用很关键!待到春暖花开之日,愿孩子们都能健健康康地返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