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和很多闺蜜一样,宿迁市的刘晓玲和周冬菊也喜欢腻在一起,去做她们共同喜爱的事情。原本,两个人有一个结伴旅行的暑假计划,随着全国各地疫情防控力度的不断加强,两个人的外出计划遇上了变故,这并没有让她们感到灰心,姐妹俩很默契地在计划里改了一个字:把“旅行”改成“逆行”,两个人互相鼓励,一起穿上“红马甲”,走上了疫情防控一线。
刘晓玲和周冬菊是一对“00”后大学生,周冬菊21岁,是大三学生,刘晓玲20岁,是大一新生。两个人从小都在泗阳县卢集镇长大,是一对非常好的闺蜜,做什么事情都是形影不离,所以共同定下了这个“结伴旅行”的暑假计划。
“一起结伴旅行是一次增长见闻的好机会,比较有意义,所以我们把它写在了暑假计划中。”连日来的忙碌让周冬菊的声音略显嘶哑,但她依旧充满活力。她说,受疫情影响,各地的防控力度都在加强,“走出去看看”的想法虽然难以实现了,但她和刘晓玲很快看到了更有意义的事:做志愿者。
于是,俩人把计划中的“旅行”改成了“逆行”,在当地疫情防控压力最大时,携手走上了疫情防控一线。
周冬菊在泗阳县卢集镇便民服务中心做志愿者,志愿者们需要引导村民提前打开苏康码接受查阅,她主要负责公共场所维持秩序、核酸检测点采样等工作。而刘晓玲则是在核酸检测点,耐心劝导大家保持一米距离、戴好口罩、准备好身份证、打开苏康码。
“最难的时候就是全县做全员核酸检测那阵子,我负责登记,一夜过去手都麻了。”周冬菊回忆,当时,两个人都是刚刚成为志愿者的“新手”,刚开始就接手这么高强度的工作,各自都有些吃力,但陪伴给了她们更强的力量,两个人相互鼓励,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就要有青年人的担当,能为家乡疫情防控做一份贡献,分担一份压力,这点辛苦很值得。”在防控一线,作为入党积极分子的刘晓玲感触颇深,在这场同心同行的疫情阻击战中,大家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抗击疫情,党员干部冲锋在前,青年志愿者义无反顾,将责任扛在双肩,将爱心奉献给人。
“这次经历本身也是一次十分珍贵的‘心灵之旅’。”周冬菊说,有这样一番经历后,等这场“战疫”胜利,她们再去完成“结伴旅行”的计划,一定会有更多不一样的收获。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孙旭晖 通讯员 梁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