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专题2025 > 专栏|文明城市创建优秀案例展示 > 正文
镇江市:“新思想文艺课堂”推动文明实践接地气、入人心
2025-08-12 10:35:00  来源: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近年来,镇江市主动适应新形势,以“新思想文艺课堂”为载体,通过创新机制、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实现“理论+文艺+文明”深度融合,开展更“接地气”的文明实践活动,有力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一是以内容创作为中心,推动理论既“原汁原味”又“深入浅出”。一是突出理论严谨性。依托在镇高校、市委党校、社科联资源,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和基本观点,组织社科理论专家和文艺专家召开创作研讨会12场、征求意见座谈会5场,市级层面创作推出文艺微宣讲作品36个,确保内容的准确性。二是注重内容生动性。创作内容包含情景剧、清曲说唱、评书、小品、小锡剧等,结合“强国复兴有我”群众性主题教育、金山文化艺术节等活动,把“新思想文艺课堂”送进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用党的创新理论敲开群众的思想之“门”。三是增强节目适配性。针对工人、农民、学生、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等不同类型的宣讲对象,分众化、互动化做好理论宣传工作,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确保既能够广泛覆盖,又能够重点突出、有的放矢。

“新思想文艺课堂”走进句容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宣讲员分享观后感

二是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推动宣讲既“有滋有味”又“入脑入心”。主持人就是宣讲员。全市范围内遴选172名“百姓名嘴”、26名专家学者参与活动,明确“1个节目”+“1场解读”+“1份感悟”演出形式,用宣讲的方式承担“主持”的功能,通过身边人讲身边事,提升理论宣讲工作实效。演节目就是讲理论。通过一个个小节目阐述大道理,《把成绩写在大地上》展示了赵亚夫、糜林和魏巧等投身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先进事迹,情景剧《借火》展现了“健康中国”的具体实践,小品《文明在身边》带动大家从日常做起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截至目前,已开展“新思想文艺课堂”70余场,线上线下覆盖群众81000余人次,受到群众广泛好评。小课堂就是大窗口。在全市799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等群众“家门口”的文明实践阵地,阐述生动鲜活的“身边故事”,集中反映镇江在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展现出的新面貌、新作为、新成就,推动理论学习宣传同群众生产生活紧密联系。

理论文艺节目《把成绩写在大地上》展现镇江市推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三是以常态长效为目标,推动项目既“集聚人气”又“富有活力”。一是制定“一套制度”,加强统筹谋划。印发《“新思想文艺课堂”文明实践主题活动实施方案》,建立节目创作、讲稿审核、宣讲员选拔、活动管理四项工作制度,完善人员管理、档案审核、评教反馈、综合保障等工作机制,从顶层设计出发,完善工作闭环。二是编印“一套教材”,形成孵化样板。市级层面组织理论宣讲志愿者队伍赴8个县(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展示范性宣讲,录制视频并汇编脚本、印发主持通稿,提供宣讲模板。优选20个群众欢迎度高、参演人数精炼、便于复制的节目,鼓励各地因地制宜进行改编推广,不断扩大覆盖面。三是打造“一支团队”,凝聚工作合力。建立“百姓演给百姓看”可持续模式,通过给予经费保障、加大指导力度、市级选送支持等方式,将“新思想文艺课堂”推广到县(区),带动基层文艺团队充实“市-县-镇-村”四级理论文艺节目库,截至目前,培育出群众身边的理论文艺团队53个,创排节目超100个。

编印“新思想文艺课堂”文明实践主题活动作品脚本,提供宣讲模板

“新思想文艺课堂”的创新开展,不仅提升了群众对文明实践活动的参与度和热情,更是对理论宣讲模式创新的一次探索,通过整合各种资源、丰富宣讲形式,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责编:徐羽蝶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