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南京 > 正文
新门口社区党委书记兼居委会主任王卫平:当好这个“家”,擦亮社区党建品牌
2021-05-28 14:42:00  来源:南京日报  

5月24日8点09分,鼓楼区中央门街道新门口社区党委书记兼居委会主任王卫平,人还没上班,已经在朋友圈里发布各类服务居民的消息了:“请第一针在鼓楼区五台山集中接种且第二针预约时间为今天的居民,前往五台山接种……”居民们纷纷在后面留言:“推迟接种时间行不行啊?”“第二针怎么预约?”王卫平一一回答。

“我就是社区里最大的‘自媒体’,近一半居民都是我的好友。”她笑着说。10多年如一日,她和同事们尽心尽力打造“好大一个家”社区党建品牌,不断凝聚各方力量、吸引更多居民,创新实施一系列社区管理措施,把社区建设成为共商共治共享的美好家园。

冲锋一线,站好抗疫“先锋岗”

“新门口社区面积0.5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000户;小区院落21个;社区党委下设10个党支部,党员433名……”一口气报出社区简介,今年49岁的老党员王卫平对“家”里的情况十分熟悉。她在新门口社区工作了18年,先后获得“江苏省优秀共产党员”“全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江苏省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所在社区也连续两次获得“江苏省文明社区”等荣誉。

回忆起抗疫初期,她说:“2020年初,疫情说来就来,这边还是年二十九,正张罗着过新年,那边第一轮排查的指令就来了。”她作为社区书记,首先思路要清,要想好怎么干。社区敞开式无物管老旧小区多,面积大,首要的问题是,如何实行封闭管理?

广东路属于社区管辖的那一段,从南到北有800米长。路的西侧是单号老旧片区,共19个出口。与商品房小区不同,其中12个出口没有围墙及其他隔离设施。

“我一遍遍问自己,这防护网怎么拉?人和车怎么走?卡口设在哪里?”王卫平说,2月8日晚上,她在广东路上来回走,最终想出方案,整个片区分前中后三段,设3个卡口,其他9个出口留门放锁。人和助力车从卡口过,汽车从门走。夜间10点再次缩减出口,只保留一个卡口,这样大大节省了人力。

“我立马带着同事加油干,拉网、贴告示,一直忙到晚上11点。”王卫平说,结束后,她的手机响了,电话那头一名居民说:“书记,你们辛苦了,我煮了海鲜饺子,马上送过来给你们吃。”王卫平说,她感动得热泪盈眶。

针对重点户排查时间紧、任务重的难题,王卫平探索实施“三步排查法”,即物管核实空关房、住户微信线上申报、组织人员上门摸排,光重点户就达到2300户;针对年轻社工的恐慌情绪、畏惧心理,她带头冲到一线,主动挑起对密切接触者的上门消杀、生活物品配送等任务。

年轻社工闫秋宇对王卫平敬佩不已,她说:“王书记不仅是整个社区的‘大家长’,更是爱护我们每个社工的‘大家长’。”

凝心聚力,当好居民“主心骨”

“疫情防控头绪多、任务重,光靠社区党员干部远远不够。”王卫平依托社区志愿服务队,招募志愿者,先后有80多名居民加入。

“从防疫开始,每天的工作可以用‘海量’来形容,幸运的是,我们有‘后援团’,时时刻刻跟我们战斗在一起。”王卫平说,社区“馨”服务队队长王秋香,在大年初四被她召回,负责整个单号片区志愿者的值守。

王秋香说:“王书记把这么重要的志愿者工作交给我,我必须要负责到底。”在她的带动下,有数十名志愿者加入防疫队伍。

2020年2月初,鼓楼区各部门、单位的数百名党员干部集结下沉一线,众多社区党员也站了出来,大家凝心聚力,承担防疫重任。

王卫平回忆说,鼓楼区司法局、建设局干部来支援新门口社区,在7个老旧小区成立了临时党支部,他们担起了小区防疫的重任。

紫竹苑小区临时党支部书记胡金国上岗后就问:“小区党员在哪里?”当时王卫平就乐了,心想,遇到行家了!她马上安排社区第一支部书记栾桂林和22名党员,第一时间向胡金国报到。

小喇叭宣传、门卫值岗、楼道消毒……党员和志愿者个个争先。“王书记和党员志愿者,是我们的‘主心骨’,有他们在,我们不怕。”居民说,身穿红马甲的党员志愿者身影,是一道让人安心、放心的风景线……

防疫期间,社区全体社工、包段干部每天排查登记、数据上报、监测体温……共完成了6次大排查,涉及4704户14250人、九小场所138处。

履职尽责,做好社区“当家人”

王卫平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也在思考如何利用科技手段来助力社区治理。

新门口18号小区,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有居民276户,是典型的老旧无物管小区。疫情来袭,小区实施封闭管理,仅留朝西的大门,管委会成员与居民志愿们轮流值守。

小区管委会主任范新华说,光靠卡口的“人防”,有不足之处,人们戴着口罩,是邻居也不认识;脱下口罩,又担心不安全。

王卫平说,范新华的顾虑,是一个普遍现象,如何解决呢?她在街道的帮助下,探索通过“技防+人防”,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科技手段,保障居民和家园安全。新门口18号成为首个试点小区并获得成功,赢得居民们的点赞。

王卫平不断创新实施“好大一个家·新+”工作法,“新”寓意新方法、新思路、新探索,“+”代表社区工作的不断探索创新,包括评选社区“荣誉之星”、开展“我的社区我做主——居民轮值”、实施“爱心彩虹”帮助特困老人活动等,不断提升为民服务水平。

近年来,社区的多个案例被评为南京社会建设创新案例,并为全区、全市的社区治理创新,不断提供新经验。王卫平说:“组织把新门口社区的工作任务交给我,我就要当好这个‘家’,和党员群众一起,把‘好大一个家’社区党建品牌擦得更亮。”

南报融媒体记者 王聪

责编:唐凯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