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文明办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南京 > 正文
江苏南京:以文明实践汇聚高质量发展合力
2022-09-21 16:44:00  来源:南京文明网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基层宣传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也是提升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质量和水平、助推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场所。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需要与文明创建、社会治理、乡村振兴等有效结合,充分发挥服务群众、引领群众和组织群众的作用。围绕“现代化典范城市”的发展目标,南京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需要进一步深化拓展,着力推进文明实践供给侧和需求侧精准对接,切实助推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

南京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南京高度重视、大力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全市11个区先后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不断健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三级运行机构,尤其是江宁、浦口等区结合属地实际,发挥区域优势,整合有效资源,创新实践形式,形成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特色和品牌。

近年来,按照中央关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部署和中共江苏省委有关要求,南京通过更新观念、大胆探索,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构建“传思想+做服务”一体融合的有效路径,推动新思想深入人心、新服务走心见效、新风尚立言践行;从群众关注的焦点、百姓生活的难点中寻找党建工作的切入点,逐步建立中心统筹、所站联动的工作机制,科学界定实践中心、所、站功能定位,把“三级阵地”贯通起来,精心组织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实践活动;文明实践实训基地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启动实训基地、文明实践基金、信息化平台等新举措,特别是广泛采取“文明实践+”等方式,助力面向群众的阶段性重点工作开展,促进基层治理能力提升和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产生了积极成效,在文明实践工作的建设和管理上积累了较好的经验。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有力推动基层宣传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水平整体提升,且初步达成了“内有氛围、外有影响,干部有成就感、群众有获得感”的工作局面。

南京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需进一步拓展

阵地资源整合有待进一步优化提升。阵地资源是文明实践活动的依托,有效的资源整合能够发挥各类实践平台载体综合使用效率,有利于形成“乘数效应”。目前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工作中,基层闲置的硬件与软件公共服务资源未能充分利用,未能打破部门界限和条块分割,整合统筹现有基层公共服务阵地资源还不够到位,表现为统筹调配不够、盘活激活不够、联通共享不够等。

组织队伍常态化建设仍需进一步健全。随着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不断深入,工作队伍构成相对单一,目前主要依靠行政力量推动,机关和村干部兼职开展文明实践活动,作为主要力量的志愿服务队伍建设还不够。尽管志愿服务队伍也在不断吸纳和壮大,但志愿服务队伍仍存在人员不足、素质不高、结构单一且缺乏高层次、专门性人才;同时,一些基层善于贴近群众宣讲理论政策的“名嘴名家”积极性还未充分调动,热心公共文化事业的文艺积极分子还没有完全挖掘出来。

文明实践供给侧和需求侧还需进一步精准对接。在文明实践工作中,存在对定位把握不够准的倾向,部分站、所将基层党委、政府的常规工作等同于文明实践活动,部分文明实践活动的针对性、趣味性、便利性不够强,存在供需错位的倾向……工作中缺乏深入思考谁来做、做什么、怎么做的工作定位问题,没有能够系统研究如何接基层地气、合百姓口味、让群众满意的精准服务问题,还需努力破解供需对接难、服务持续难、群众发动难的长效机制问题。

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用文明实践汇聚助推南京高质量发展合力

一是创新工作体制机制,有效整合资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作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方式,是国家意志在基层公共空间中的呈现。要加强统筹协调和总体谋划,整合各方资源力量,层层压紧压实工作责任,围绕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宣传宣讲党的政策、培育践行主流价值、丰富活跃文化生活、持续深入移风易俗等重点内容,从顶层设计入手,创新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组织机制、志愿服务机制和考核机制;精准化供需对接机制,引导民间资源和社会组织示范创建、同向而行、同等参与;同时,通过探索、创新“文明实践+”工作机制和实践模式,形成全社会广泛参与、各方面共同支持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生动局面。

二是科学组建协同治理,加强队伍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主体力量是志愿者,主要活动方式是志愿服务;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广大群众是受益者,更是参与者。因此,要坚持“突出价值导向、服务中心工作、紧贴百姓民生”理念,根据文明实践工作任务,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理论宣讲平台、教育服务平台、文化服务平台等科学组建志愿服务队伍。同时,通过党政群企等协同治理,充分发挥以老党员、新乡贤等志愿服务力量为主体的示范作用,培育更多以志愿服务骨干牵头的自主式、常态化志愿服务队伍;在“谁来做”上吸纳更多的普通党员、村民代表加入志愿服务队伍,有效激发基层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和内生动力,吸纳有识、有能、有志之士成为志愿者;从而实现从党员干部以身示范向志愿骨干引领带动到普通群众积极参与的常态化队伍建设良好局面。

三是精准对接服务需求,强化实践成效。新时代文明实践更加突出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要注重回答基层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注重解答干部群众的思想困惑和认识难题。因此,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要贴近群众需求,运用融合发展、系统集成、项目运作的理念,精细推进五大服务平台建设;精准建设系统“闭环式”对接机制,通过优化从需求库、项目库到资源库,从志愿者注册、服务到礼遇,从设立项目、实施项目到评价项目等系统化工作机制,推动实现工作体系、阵地管理、志愿队伍和实践活动的网络化精准管理。同时,结合服务需求创新文明实践形式,既能“用学术讲政治”,又要能“用大白话讲大道理”,善于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党的最新理论和方针政策,让广大人民群众坐得下来听得进去,能够入耳入脑入心,达到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进发展的效果。通过精准融合,全面提升资源链接能力、服务对接能力和实践辐射能力,用文明实践汇聚助推南京高质量发展合力。

[作者李前进为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南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冯茜为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袁圣洁为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本文为江苏省中特研究中心特别委托项目(20WTA009)、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YB16)、南京市文化人才培养对象资助项目(22BM7003)、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青年骨干队伍建设项目(教思政司函〔2022〕2号)阶段性成果。]

责编:孙婷婷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