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南京 > 正文
李先南:一个承诺,他替牺牲战友尽孝35年
2022-10-28 15:11:00  来源:南京文明网  
   如果承诺需要有期限,国网南京市江宁区供电公司员工李先南的答案是:一辈子。

  他在风华正茂的19岁参军奔赴前线,在23岁时带着责任与荣耀返乡,他在一个平凡岗位上收敛起所有的烽火记忆奉献人生,又用35年如一日的执着坚守照顾着与自己并无血缘关系的“爹娘”。

  2022年9月25日,南京市江宁区土桥烈士陵园。

  天气有点阴,58岁的李先南手捧白菊、揣上白酒,来到战友墓前,他想陪着兄弟们“喝两杯”,易忠怀、朱腊宝、卢实三位烈士长眠于此。

  1983年,只有19岁的李先南应征入伍,和他一道的还有4位从南京市江宁区参军入伍的战友,在部队,几人同吃同住同训练,结下了深厚情谊。1985年3月,李先南所在的部队到云南进行全方位适应训练,两个月后部队换防,进入作战最前线。冲锋前,大家都写好遗书,战友之间互相承诺,哪个不幸牺牲了,父母就由活着的兄弟帮忙照顾。这句话,是视死如归的他们的“生死之约”。

  易忠怀承担着极为危险的排雷工作。在李先南的记忆里,这个年轻的小兄弟总是热情积极、英勇无畏,直到一次战斗过后,年仅21岁的小兄弟将生命永久留在了誓死捍卫的祖国边疆。突然间的天人永隔,自己还在前线,根本无法去送好兄弟一程。想到这里,李先南言语中有些哽咽:“这么多年了,我忘不了,忘不了……”

  1987年,李先南返回南京,但一起从江宁走出去的5个兄弟,只有2人回来了。李先南牢记着和战友们的“生死之约”,回来安顿好工作和住处,他先找到了易忠怀家里。

  看到李先南的那一刻,易妈妈放声大哭,仿佛看到了自己牺牲的儿子一般。李先南的心头万般滋味,都化作了一句话:“你们就把我当儿子吧!”

  李先南和易家人的这份相守,一晃就是35年,其间他先后做过线路工、装表接电工、配电抢修工,搬过三次家,但每一次最先熟悉的线路,就是从自家到易家。

  无论平日工作多忙,李先南都会经常去看望易家老人,陪他们说话,帮忙添置家当。夏天蚊虫多,就带去凉席蚊帐,老人家喜欢穿纯棉汗衫,他就走街串巷专门买,灯泡不亮了,就帮老人换一个,家里电力线路老化了,就爬高上梯改造。

  李先南早已成了“家人”——易忠怀的弟弟喊李先南“哥哥”,易妈妈看他来了就抓着不放手喊“儿子”,经常给他打电话,电话粥一煲就是一两个小时。李先南说,其实自己因为经受了前线的太多炮声,有着严重的听力障碍,但只要是易妈妈打来的电话,他就想办法找个安静的地方,用听力尚可的一侧耳朵耐心地倾听。

  最让李先南感念的是,2014年起,国家将每年的9月30日定为烈士纪念日,这正好是国庆节的前一天。易忠怀等人长眠的烈士陵园里,每年都有越来越多的人去悼念,老山战士的牺牲奉献,祖国不曾忘记。

  战争无情,战友间却有生死诺言,日子久了,当初的生死约定已变成了生活日常。李先南深知,对于年过八旬的易家父母而言,陪伴重于一切,他继续用自己艰难的仅剩的听力,接听着有些絮絮叨叨的电话,用已经瘦弱的身体和坚守承诺之心,陪着烈士的家人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一辈子。(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张源源)

责编:孙婷婷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