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社区帮助,住在明园很幸福!”近日,租住在莫愁湖街道明园社区21栋的维吾尔族小伙阿卜杜力艾克木艾依提,用不太流利的普通话,为社区的暖心之举连连点赞。几天前,他办理居住登记时,因语言不通和办事人员交流困难,明园社区多方联系精通民族语言的志愿者,全程陪同办理,顺利解决了这桩“烦心事”。
明园社区是建邺区乃至南京市多民族人口密度最大的社区之一,辖区居住着回族、苗族、壮族、蒙古族等171户、近400名少数民族居民,全区唯一以招收回民子女为主的“回民示范幼儿园”也位于明园。与一般城市社区相比,多民族聚居社区存在语言、文化、生活习惯等差异,对基层社会治理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战。
每天下午2时许,70岁的回族老人李秀兰准时来到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民族文艺活动室,在她的牵头号召下,20多位各族居民自发组成合唱团,自编自导民族曲目,放声欢唱美好生活。每逢传统节日,社区组织广场活动,合唱团团员身着各民族服饰载歌载舞,为居民群众奉上精彩文化大餐。“多民族社区治理,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如何把不同习俗、不同文化的居民‘融’起来。”明园社区党委书记张滔说,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的根脉,社区先后成立民族舞蹈队、腰鼓队、巧手编织俱乐部等文化团队,连续11年开展以展示民族风采为主的“莫愁湖民族风情节”,在文化活动中增进各族同胞的交往交流交融。
多民族社区的一个特殊实际是,居民需求更为多元,如何满足居民个性化、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社区治理的“必答题”。在明园社区,居民需要什么,社区就提供什么——针对部分居民语言不通,社区携手雨薇青年公益服务中心,寻找南京各高校中精通少数民族语言的大学生志愿者,为居民提供“翻译”服务;辖区有不少外地少数民族流动人员投奔亲友,社区专门制作“服务指南”,从居住证、工商营业执照办理到灵活就业人员就业登记等高频事项一应俱全;依托社区便民服务中心设立民族事务咨询窗口,建立民宗QQ群和微信公众号,及时将“民族政策”等告知少数民族群众。
社区用心用情,换来群众暖心安心。随着各民族感情越来越深厚,明园社区涌现出一批居民积极分子,在基层治理中变“配合”为“参与”,居民和社区的关系也从“你们”走向“我们”。回族居民金人倖退休后,主动要求担当楼栋长,谁家搬走了、哪户漏水了、楼栋近期什么情况,全部摸得一清二楚,既担当居民的“知心人”,也是社区的“千里眼”“顺风耳”。在居民积极分子带动下,各族居民主动组成各类志愿团队,自发开展小区巡逻、环境整治等志愿活动。社区每季度还定期召开“莫愁家坊议事会”,邀请各族群众代表对社区工作提建议,打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走进明园社区,处处可见红石榴的标志,象征着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张滔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明园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各族居民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将民族团结一家亲的理念真正融入到社区工作和居民群众实际生活中。”
石榴花开,籽籽同心。近年来,明园社区民族友谊不断升华,民族团结之花灿烂绽放,先后荣获省级、市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创成首批省级红石榴家园。
□ 本报记者 鹿琳 通讯员 莫小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