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游船劈开了南湖的波浪,十几个热血青年在运筹一个红色的理想……”
在红太阳小学的讲台上,宣讲人动情地向孩子们讲述“红船”故事,抑扬顿挫的语调、丰富的肢体语言,牢牢吸引了孩子们的视线。
这名宣讲人是伍苹芝,今年65岁,中共党员,退休教师。2012年她走下三尺讲台后,一直不忘奉献爱心,从社区志愿者到江北新区沿江街道红岩志愿宣讲团成员,她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志愿服务精神。
继2021年当选“南京好人”后,前不久,伍苹芝和她的家庭又当选“南京市文明家庭”。
“南京人的善,让我坚定了向善之心”
2016年,为了照顾孙辈,退休的伍苹芝和老伴儿一起来到南京定居。
这并不是伍苹芝第一次来南京。
2006年的一次南京之旅,就让她对这座城市充满了好感。“那时我和老伴从老家湖南常德来南京旅游,火车上,两名南京姑娘和一名南京小伙刚结束了张家界之旅,就坐在我们旁边。”伍苹芝说。一路上,这3名年轻人很有礼貌,一直照顾他们,在上海转车时,他们把自己行李往旁边一放,就跑去帮老夫妻排队买到南京的火车票。
这段经历让伍苹芝至今难忘,“萍水相逢的南京人如此热情又善良,从那时起,我对这座城市的向往、对南京人的喜爱,就已悄悄埋下了种子。”
2016年后,成为“新南京人”的伍苹芝也想为这座城市做点什么。她住在江北新区沿江街道,一次,她看到社区里有一些穿着红马甲的年轻志愿者在帮居民量血压,便毛遂自荐:“你们有什么事就和我说,阿姨也能做。”从此,伍苹芝也成了“红马甲”。
“正是南京人的善,让我坚定了向善之心,并化为实际行动。”伍苹芝说,人退休了,但她要一辈子为人民发光发热。
热心志愿服务,带动家人一起积极向上
伍苹芝的热心在社区里出了名,她有很多“身份”:文明宣传志愿者、巡河护河志愿者、文体志愿者……
“小伙子啊,电动自行车不能这么停,再走两步,停在停车线里。”身为文明宣传志愿者,每次见到不文明现象,伍苹芝总会站出来及时阻止。社区举办文艺演出,为让邻里们收获快乐,她常带着老姐妹们排练到半夜。
伍苹芝对党的忠贞、对第二故乡南京的热爱,也影响着她的家人。“帮助他人,快乐自己”——是她在家里常说的一句话。伍苹芝的爱人张宗箭是一名党龄41年的老党员,只要有空,夫妻俩就会一起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
从紫金山巅到长江之畔,传播党的声音
2021年初,江北新区沿江街道打算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组建一支由优秀党员、退休教师等组成的宣讲队伍。伍苹芝第一个报了名。
“传播知识,是耕耘三尺讲台的‘精品工程’,传播党的声音,是一辈子的‘良心工程’。”她说。
作为宣讲团的“百姓名嘴”,伍苹芝更忙了。在旭日家园的广场上,她给小区居民讲述南湖红船的故事,一起重温党的光辉历程;在翠柏森秀的雨花台烈士陵园里,她给参加党支部活动的党员讲起孔繁森勤廉家风的故事;在紫金山顶,她声情并茂地对党员干部和游客说:“南湖的红船,扬帆起锚百年,载着振兴国家民族的信念,神圣使命担铁肩……”她用一堂堂“行走的党史课”,带着数以千计的党员和群众,重温百年来激动人心的时刻。
伍苹芝的宣讲,总有一种打动人心的力量,这是因为宣讲词中,蕴含着她的亲身经历和对生活的感悟,蕴含着她对党、对国家、对第二故乡南京深深的爱。
从2006年第一次到南京至今,伍苹芝眼里的南京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尤其沿江街道居民居住条件的改变,更是人民生活奔小康的见证。她说,听说这里以前是土路和死水塘,如今是高楼林立、车水马龙、公园水榭,公交线路纵横交错,“昔日农村的气息早已荡然无存,这翻天覆地的变化,正是党领导的改革开放带来的丰硕成果,这让我们如何不激动?”
7年多来,伍苹芝一直行走在志愿服务的路上,身体力行地传递正能量。3000多个小时的志愿服务时间,成为她践行志愿服务精神的最好诠释。(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王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