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石湫街道向阳村,一幅优美隽永的乡村图景缓缓打开——石臼湖畔浪潮翻涌,草木丰盛,鲜花绽放,一片片黑瓦白墙连绵而去,一条条干净整洁的小路纵横交错,在游人们的欢声笑语中,一碧万顷的石臼湖湖面上倒映着蓝天白云,微波荡漾,宛若如梦如幻的“天空之境”。近年来,向阳村依托“天空之境”自然平台,深度挖掘乡土特色,着力激发振兴活力,通过创建“四维一体”乡村治理新模式,不断加快乡村振兴步伐,打造乡村民风新景观,让“天空之境”成为集聚人气、打响口碑的“网红景点”同时,更成为助推向阳村开展乡村振兴创新实践、迸发实干创业新动能的一方崭新平台。
一、“四维一体”创新推进,变“无形”为“有形”
乡村振兴要取得扎实成效,离不开一个强有力的组织引领,而强化组织建设、完善组织体系也就成为向阳村年轻的80后书记黄平平入村以来首先开展的工作。向阳村面积广阔,自然村众多,人口基数大。为充分凝聚乡村治理合力,以黄平平为首的新一届村两委在长期调研、走访的基础上,在原有网格化治理体系上,持续提档升级,整合资源,因地制宜创建了“四维一体”社会治理新模式——以向阳村党总支为核心,党总支书记为“点”、片区负责人为“线”、村组长及骨干党员为“面”,点线结合,面面融合,形成一整套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齐抓共管的乡村治理“新团体”。
“四维一体”新团体的创建,为网格化治理赋予了创新动能。以党总支为核心,“村社—网格—微网格—户”的四级治理体系已在乡村大地上有序开展。向阳村下属的11个自然村被分编为10个微网格,每个微网格配备专职微网格协管员。为进一步动员乡村治理力量,激发乡村治理热情,向阳村还从党员、乡贤、老干部、老教师等组成的“五老人员”中精选若干个微网格联络员,按照“就近、就亲、就便”的“三就”原则联系10-15户左右村民,将“四维一体”的“毛细血管”广泛延伸至村内各个角落,发动全民参与为乡村治理“大动脉”持续“补血供能”。
乡村治理,关键在人。为进一步发挥“人”的力量,向阳村推行了“微网格积分”,在原有的党员积分系统上制定得更加精准完善。在日常工作中,微网格协管员、微网格联络员、志愿者或普通村民成功处理矛盾都会获得一定的积分,向阳志愿者们会根据矛盾处理的大小、时间长短进行内容等量化积分,所得积分可按季度免费兑换日用品、花卉等物品,极大激发了村民们联合参与乡村治理的热情与动力。将自治、法治、德治等治理方式与“微网格积分”深度融合,是向阳村“四维一体”在乡村治理创新实践中迈出的关键一步,引领了全民参与的崭新局面。“我们希望将‘微网格积分’在乡村治理探索中铺得更广更深,将群众心中所惑、眼中所见转化为可操作、可实践的具体分值,让乡村治理无形变有形,变软约束为硬抓手。”黄平平介绍道。
二、“飞阳经济合作社”大胆实践,变“增产”为“增收”
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关键,而产业建设更是助推乡村振兴的“强引
擎”。如何让村民们的“钱袋子”鼓起来?让向阳村的产业“腰杆子”在乡村振兴大潮中硬起来?是以黄平平为首的向阳村新一届村委班子始终关注的重点问题。自新村委班子成立以来,黄平平多次组织召开谈心谈话会议,一直在反思村里面临的困难及产业不足。通过多次外出实地走访,在一批老党员们的有力支持下,向阳村在产业领域开启了“大刀阔斧”的探索实践——第一时间动员人力、物力成立了“飞阳经济合作社”,通过精心培育与发展一批“向阳牌”绿色产业,为向阳村实现富民增收奠定“新引擎”。
在合作社成立初期,黄平平带领村民们连续克服了土地不平整、水路不通、肥力严重不足、机耕路况差等困难,成功培育出了一批向阳特色产业。在村两委的引导下,村内大量闲置土地流转至经济合作社,在合作社的统一协调、统一分工与统一耕种下,土地被分为两种有效的运营方式——一种是合作社雇佣一批种田好手精心耕种水稻3340亩,今年水稻亩产量达1200斤/亩,实现了种植“开门红”;一种是合作社以溧水本地风味小菜为遵循,种植了高杆白菜、萝卜、辣椒、菜瓜等特色蔬菜达100多亩,为制作别具风味的“向阳小菜”专辟一方良田。
在向阳村“草帽志愿服务队”的创新引领下,向阳村集体经济逐渐呈现出如火如荼的蓬勃景象,一大批村民们在“草帽”志愿者的带动下纷纷投身其中,为村集体经济不断注入旺盛活力,持续推动着向阳村从“增产”到“增收”的快速转型。依托向阳村“老明觉”特产生产平台,一批远近闻名的小菜种植能手、制作散户被有效动员起来,“飞阳小菜”制作团队应运而生。在来自省市农业种植专家的科学指导下,小菜种植能手全面参与特色农作物的种植,“向阳牌”西瓜、玉米、黄豆、芝麻、白萝卜为香菜、辣椒酱、萝卜干、酱瓜等系列“飞阳小菜”的制作提供了原生态、纯绿色的原材料。
为了进一步建立健全农业生产链,针对各个时令性的小菜,飞阳经济合作社专门开辟种植田地,配备种植能手小队,确保小菜种植与制作能贯穿全年,口感新鲜。今年以来,合作社已实现经营性收入新增8万元,带动村内妇女能手就业50人,小菜种植能手就业40余人。村民的“腰包子”逐渐鼓起来了,向阳村的“脑瓜子”也更活跃了,“脚步子”也迈得更大了。据黄平平介绍,向阳村正逐步探索启动“电商+”融合,尝试构建一条“电商物流搭台,本土农业唱戏”的特色农业营销链,依托现代科技力量将“飞阳小菜”推广到千家万户,助推“飞阳小菜”成为溧水本土特色农业对外推介的一张闪耀名片。
三、“蓝色向阳志愿”生态整治,变“守望”为“守卫”
对世世代代生活在石臼湖畔的向阳人来说,碧波浩荡的石臼湖不仅仅是优美多彩的“风景地”,更是灌溉良田、滋养水土的“母亲湖”,一代又一代的向阳人饮着石臼湖的水长大,在水的滋润下生生不息、守望互助,因此向阳人对石臼湖始终饱含着殷殷深情。近年来,随着城市周边开放式山水生态旅游的率先回暖,石臼湖逐渐成为城区游客放松身心、尽享自然的好去处,“天空之境”也成了向阳村生态旅游的主打名片。旅游热的兴起,在打响向阳村生态旅游知名度的同时,也为石臼湖生态环境维护带来了新的挑战。
在黄平平的推动下,一支由党员与群众自发组织的“蓝色向阳志愿服务队”迅速组建完成,在石臼湖沿线定期开展“禁渔退捕”政策宣讲活动。“一个流动喇叭、一副红袖章、一面小红旗、一只哨子、一块胸牌”成为蓝色向阳志愿服务的标配,志愿服务延伸到哪里,政策宣讲就开展到哪里,成为湖畔的一道独特风景。
为不断增强“蓝色向阳志愿服务队”的战斗力与服务力,向阳村专门创建了“巡办分离”工作机制,以制度化提升志愿服务的效能,最大程度实现集约化管理。依托“四维一体”工作网格,蓝色志愿服务队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与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深度融合,按照定区域、定路线、定人员的思路,鼓励全体党员、志愿者亮身份、展风采、做示范,充分发动群众自查,同步建立起定期巡查机制,组织网格员、志愿者、环境养护队进行沿线巡查,发现问题现场整改。蓝色向阳志愿者每日巡河发现的环境问题,由专人整理后会定时推送到人居环境整治微信群,由项目负责人领办,逐步营造“党员带头干、群众跟着干、全村齐心干”的浓厚志愿服务氛围。
今年以来,蓝色向阳志愿服务队全面升级为专项保洁服务队伍,对石臼湖沿线的环境卫生开展全方位打扫。重塑石臼湖“水清、岸绿、生态优”的美景是这支志愿服务的共同目标。4月份,蓝色向阳志愿服务队承接了石臼湖溧水区段绿化养护工程,志愿团队通过为期一个月的现场勘测、实地走访,制定了一整套详细的苗木养护计划,涉及到了春季修剪、行道树养管、防治害虫、绿地养护、排水等数十种维护项目,建立一整套养护管理标准及评分细则,石臼湖畔已一片绿意盎然、花团锦簇。“我们的特色志愿服务最终目标是推动美丽乡村建设,接下来在确保完成现有绿化维护工作的基础上,我们力争扩大管护范围,为向阳生态旅游创造更多环境收益。”黄平平谈道。
以“四维一体”乡村治理新模式为引领,以成立新型产业合作社为抓手,不断释放乡村“新农民”全面参与美丽乡村建设治理的活力,以此撬动村集体经济长效发展的“金杠杆”,是向阳村在乡村振兴创新实践中的“关键一招”,更是不断推动乡村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的生动实践。如今,这座石臼湖畔的小村庄正乘着乡村振兴的新一轮大潮,携风而行,一往无前,新一代的向阳人锐意创新,勇立潮头,开路为笔,蘸潮为墨,倚山为架,铺地为卷,描绘了一幅激情无限、创新无限的乡村振兴新画卷。当然,随着“四维一体”新模式的深入推进,这幅画卷才刚刚起笔,尚未结束,还在殷切期盼着新一代向阳人用创意、智慧与汗水创造更多创新实践的风景。
石湫街道宣传办 李逸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