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苏州 > 正文
吴江区平望镇以文明创建持续提升百姓幸福感
2022-09-23 09:57:00  来源:新华日报  

踏着青石板漫步于吴江区平望镇司前街,两旁历经岁月洗礼的老屋格局依旧,昔日的群乐旅社经过精细修葺,成了供百姓吃茶谈天、放松身心的群乐茶馆,而原本涂写着各种小广告的“红房子”大卖场则蜕变为了白墙黛瓦、窗明几净的初见书房。安德古桥下,静静流淌的运河水倒映出一片老街新貌,“烟火气”里氤氲着“文明味儿”。

一直以来,尽管文明城市测评成绩有起有伏,但平望镇始终摆正心态、锚定目标,以百姓感受度为导向,不断探索符合自身实际的文明城市建设路径,推动“国标”与“民标”有机统一,在求新求变中让“平望·四河汇集”建设既拥有光鲜颜值,更处处散发感染人心的文明气韵。

“战法”升级 焕发创建新活力

对比文明城市,现阶段推进创建的文明典范城市,测评体系更全、标准更高、要求更严,是“优中选优”的一次比拼。平望深谙,要匹配“典范”二字,就必须摒弃依靠经验“吃老本”的思想,通过“战法”升级,更加高效地集中力量攻坚克难、查漏补缺,焕发出文明创建新活力。

如何升级“战法”?平望从自身特点和优势出发,探索行之有效的进阶模式。借鉴此前经济发达镇改革过程中形成的网格化管理经验,今年8月起,该镇制定实施“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网格责任制”,将镇区分为21个网格,每个网格挂钩镇三套班子领导、各局办主要负责人,并下沉城管环卫、综合执法、交警、建设等部门及文明专班工作人员组团“包干”,确保每项任务有人领、每项责任有人担。“这样不仅能够改变以往条线部门‘各扫门前雪’的工作模式,提高问题处置效率,而且有实战经验可循,执行起来更得心应手。”平望镇党委委员刘森说。

网格“建起来”之后,怎样有效“用起来”?这离不开科学有序的统筹部署。按照“发现—分析—处置—解决—提升”的闭环管理理念,整个8月,平望集中组织开展了多轮“入网下沉”行动,从自查自纠、摸清底数,到统一实施交通违法行为、居民小区环境、市容市貌等九类专项整治,分阶段、分重点引导各网格工作组做好任务攻坚,不少薄弱环节、共性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得到解决。

眼下,平望各网格又持续开展“回头看”工作,防范问题返潮,促进常态长效。近日,平望镇人大主席沈卫民带队来到西塘社区“02网格”,对黄秧墩小区10多幢居民住宅楼进行“回头看”巡查。楼道张贴友情提示单劝导电瓶车不要乱停放、增划非机动车停车位源头解决“停车难”问题、拆除公厕旁铁皮棚及附近私搭乱建提升“颜值”……一行人边走边看边商讨,一个个有针对性的优化举措在脚步丈量中敲定了下来。

“战法”之变,不仅扫除了责任盲区,避免条线部门扯皮、推诿,更推动平望全镇上下拧成一股绳、拼搏一股劲,牢固树起“一盘棋”思想,让文明典范城市创建之路越走越宽广。

面貌提质 串联人居新风景

经济较为发达,但镇容镇貌与群众的美好期盼不相匹配,这是苏州不少乡镇在文明创建中面临的共性问题。以创建文明典范城市为契机,平望巧用“妙手”,积极探索长效管理机制,破解“老大难”、啃下“硬骨头”,以整洁、有序、和谐的面貌之变,持续提升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由于邻近平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吴江区中医医院、平望时代广场等场所,螽斯港路以前算得上当地违停的“重灾区”,一些办事车主图省事,直接把车临停在路边,甚至是路中央后便“扬长而去”,使得原本就不宽敞的道路变得更加拥堵。排摸发现这一情况后,挂钩该网格的平望镇纪委书记葛伟星下定决心破除顽疾,一方面加快推动收费备案,对该路段实施分时段收费,提高“周转率”;另一方面,通过定人定岗,加大巡查执法力度,及时驱离违停车辆、处置违停现象,同时探索推动周边有条件的区域免费开放停车,满足办事人员的停车需求。一套“组合拳”下来,现在的螽斯港路一眼望去清清爽爽,无论路面还是人行道板,都已不见往日车辆“横七竖八”的景象,附近有居民半开玩笑道,“出门再也不用考验车技了。”

启昌弄是平望镇区一条老旧的背街小巷,过去,这里的居民抬头仰望,首先看到的不是湛蓝的天空,而是杂乱无章的电线电缆交错成的“蜘蛛网”,既影响美观又存在安全隐患。在第三轮“入网下沉”行动开展的架空线缆专项整治中,平望联合移动、联通、电信、广电4家运营商对镇域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居民小区的线缆进行集中“收纳”,启昌弄也被列入了整治提升名单。如今,原本横飞、下拉、垂落、杂乱的线缆,通过绑扎、固定、清理、入盒等优化手段,变得不再“扎眼”,居民王文观背着手望向天空,乐呵呵地说,“现在感觉天都更蓝更敞亮了。”

“脏乱差”少了,“洁净美”多了,行走在平望的大街小巷、楼宇院落之间,一个个喜人的变化映入眼帘,从“天际线”到“地平线”,平望人用实干与巧思,为居民“雕琢”出一片片文明、舒心的环境空间,串联成“四河汇集”的人居新景。

观念转变 培育文明新风尚

创建文明典范城市,不能单靠党委、政府唱“独角戏”,更要广泛获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弹好“协奏曲”。为了有效引导居民转变观念、摒弃陋习,平望积极梳理、剖析各类矛盾问题根源,有的放矢、对症下药,让居民自觉从“要我改”向“我要改”转变,在潜移默化中培育文明新风尚。

清晨,家住平望北前街的吴阿婆端着一盆洗净的衣物,不紧不慢地来到楼下的“文明晾晒区”,一件接一件地挂在了“共享晾衣架”上,她笑着说,“现在大家晾衣服,都拿到这里来,不再东一处西一处乱糟糟的了。”原来,北前街两侧多为老旧房屋,屋内空间狭小、采光差,两层住宅阳台面积大小不一,此前不少居民为了解决晾晒问题,就在街巷拉起铁丝、绳子、竹竿,使得原本狭小的空间显得更加拥挤杂乱。于是,东溪河社区“02网格”工作组与社区商议,选取周边需求较大、采光充分的适宜位置,协调设立几处“文明晾晒区”, 安装“共享晾衣架”,既杜绝随意拉绳挂晒的现象,也帮助解决“晾晒难”问题。这一举措落实后,在网格工作人员的劝导下,居民们纷纷自愿收走“家什”,把衣物挂到“文明晾晒区”,成为了当地的一道文明风景线。

事实证明,要想掐断不文明的“导火索”,促成居民文明习惯养成,首先必须破解背后隐藏的民生难题。前不久,平望龙南御景苑小区第一批共享充电桩安装完毕并投入使用,每个充电桩上贴有二维码,居民只需扫码支付,即可实现充电。充电设备还配备了漏电保护装置,一旦发生短路即刻跳闸,最大程度保障电动车充电安全。很快,小区“飞线”充电的现象急速减少,安全又方便的共享充电桩成为了居民的“新宠”。通过“入网下沉”,目前平望各网格工作组已全面摸清各小区电动车充电的“刚需”情况,正逐步推进共享充电桩选址安装,预计到今年底能增加70余个充电桩、900余个充电头,引导更多居民文明充电。

平望把文明典范城市的创建过程,作为服务群众、赢得民心的过程,持续推动创建工作与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环境面貌和群众精神风貌不断改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为“平望·四河汇集”建设书写更精彩的答卷。

本报记者 周成瑜

责编:唐凯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