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文明办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苏州 > 正文
当好垃圾分类推广者 “可以做更多”
2022-11-21 09:45:00  来源:苏州日报  

11月18日、19日,一批年轻新闻工作者代表及“苏报拍客采风团”的摄影师分别以“市民观察员”的身份,参与到两场由苏州市城市管理局、苏州新闻出版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垃圾分类 让文明零距离——苏州市垃圾分类观察行”活动中,现场直击平日里难得一见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等过程。对垃圾科学治理的重要意义,当好垃圾分类践行者、推广者的责任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时髦“黑科技”

给宣传教育更多“代入感”

在沉浸式声光体验中学习生态环保知识,在智能互动通关中提升垃圾分类段位,这种新鲜的体验在苏州市垃圾分类宣教体验中心就能获得。

跨进大门,“观察者”们便发现,外观平平无奇的大楼内藏乾坤,时髦的“黑科技”元素随处可见,它也是目前苏州唯一的国家级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教育基地。

场馆内,每个分展厅主题不同,将“参观”“体验”“共享”的理念层层深化,让大家不仅在参观中掌握分类要领,还从科学的角度正视垃圾治理问题、推动环境保护、共享城市之美。

在“前后对比,时空变化,虚实交替,声光结合”的体验场景中,自然环保教育、浸润式体验、视觉冲击技术实现了深度融合。运用AR体感加强技术开发的电子游戏,实现了各种垃圾投放、收运、处置全过程的模拟调度;以电子感应方式设置的“有害垃圾连连看”,考验参与者的反应力,两个人同步操作要破纪录也没那么容易。

都说“垃圾分类是新时尚”,如今,这种文明“新时尚”正以大家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呈现在公众眼前。

苏报拍客丁达祥说,印象中的垃圾分类宣教场馆,更多的是“实物+展板”的宣传方式,但踏进这个宣教体验中心,之前的认知完全被颠覆了。“这里的展陈很有‘代入感’,更能吸引年轻人。”

参与挑战之余,媒体观察团代表也纷纷表示,这种融合科技感和艺术感的互动宣传方式,更容易让人关注、了解并喜爱垃圾分类文化,提升文明环保理念,也是有效推动垃圾分类知识和理念宣传的一个方向。这为媒体做好垃圾分类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提供了新思路。

直击生产线

探秘建筑垃圾“变废为宝”

今年,苏州市入选“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的建设名单。垃圾资源化利用是“无废”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循环再生,建筑垃圾可以“变废为宝”,推动城市建设绿色循环发展。活动中,观察员们走进昆山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中心,近距离了解了建筑垃圾如何实现资源化再生利用,以及依托智能化手段实现建筑垃圾处置精细化管理的全过程。

跟随中心展览馆工作人员的指引,观察员们参观了政策引领、绿色工厂、资源再生、智慧管理这四个功能区。海绵城市、绿色建筑、健康建筑等实践案例在这里一一呈现。对于各种再生资源的“前世今生”,不少人也是头回了解。比如,园林垃圾的再生产品是有机基质与彩色有机覆盖物,它们既可以装饰美化,又可以改良土壤、保持水土等。“拍客”们纷纷举起相机,从不同视角发现这些常见再生资源背后的故事。场馆内展示的海绵城市微观生态系统同样成为大家围观的焦点。

坐车前往生产线探访途中,颇有讲究的厂区办公楼引起大家注意。“工厂整体是按照绿色工厂标准设计建造的,办公楼的外立面利用旧砖瓦直接砌筑饰面,使建筑整体风格现代又古朴,这也是循环利用最简单直接的方式。”中心综管部专员王雨青介绍,工厂建造过程中大量采用了自主生产的再生产品,包括道路路缘石、停车场植草砖、堆场的高强度联锁块和所有景观铺装等。厂区内全面融入“海绵城市技术”,与生态融合。

工厂现有装修垃圾处理线、拆建垃圾处理线、大件垃圾处理线、绿化废弃物处理线、再生制砖线等5条产线,年处置能力达143万吨。在这里,大家看到,工人在将绿化垃圾分类分拣后,枝干部分经过锤磨、筛分、染色、无害化处理,再生为有机覆盖物,重新回到园林绿化中。草和叶粉碎后用作有机肥原料或生物质燃料,实现100%资源化利用。装修垃圾经收运体系回收,由无人过磅系统自动称量,计量数据同步接入城管局信息化平台。拆建垃圾处理线可将废混凝土、碎砖瓦等,经过分选、剥离、破碎、整形、还原等技术加工,制成精品再生骨料和再生机制砂,品质接近天然砂石料……

发挥优势

当好“指尖文明”推广者

新闻工作者是宣传、推广垃圾分类知识和理念的重要群体;广大摄影爱好者用镜头记录绿色环保生活的点点滴滴,同样可以让更多人从影像中看到不一样的绿色“新时尚”。两天的活动,让观察员们对于助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有了全新的感悟。

苏报拍客马耀明说:“垃圾分类宣传教育活动以前也参加过,但这次是真的开了眼界。希望我们拍摄的实景照片能吸引更多市民参观学习,尤其是广大青少年,让他们从小树立环保意识。”

苏报融媒青年记者徐靖怡表示,两年多来,垃圾分类已经成为市民日常生活中的固定动作,但还不是人人都能做得规范。“垃圾分类是体现‘指尖文明’的‘关键小事’,作为新闻工作者更要主动担当,积极带头,在自觉践行这项事业的同时,我们可以做得更多。”

观察员朱执竞说,垃圾分类做得好不好,直接体现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它从来不是一个人的事情,但是归根结底,应该是每个人的事情。我作为新闻工作者,要做的就是与时俱进,用更新、更好的方式宣传践行垃圾分类的意义,为打造更加文明美好的城市贡献一份力量。”

今年7月,苏州市城管局、共青团苏州市委员会共同组建的苏州市“小蜜蜂”垃圾分类志愿服务联盟成立,苏州新闻出版集团有限公司是首批16个联盟成员单位之一。此次“观察行”系列活动,就有不少苏州新闻出版集团年轻志愿者积极报名参与。近阶段,市“小蜜蜂”垃圾分类志愿服务联盟通过开展一系列特色活动打响品牌,苏州新闻出版集团志愿服务队也将发挥优势,整合资源,进一步做好“指尖文明”示范者、垃圾分类文化推广者。(苏报记者 肖辛)

责编:苏州文明办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