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文明办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徐州 > 正文
在这里,寻找乡村建设新路径
2021-10-12 13:57:00  来源:徐州日报  

沃土千里,现代化农业机械哼唱着动听的歌谣。从天空向下俯视,一栋栋现代化大棚承载着乡村致富的美好期盼。现在的徐州农村依然是依山傍水,却没有了过去乡村的简陋不堪,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整齐的居民楼与洋房,现代化农村生活、农业模式与乡村经济成为徐州农村的靓丽标签。

回顾徐州三年的农房改善工作,7.27万户农民住进新居,过上现代化乡村生活,乡村经济发展实现质的飞跃。农房改善的“睢宁模式”、空间治理的“邳州方案”、易地搬迁的“沛县探索”等成为苏北农房改善工作的经验典型,美丽宜居村庄、省级特色田园乡村、省级传统村落、绿美村庄在这里遍地开花。

一项改善

改出百姓生活“幸福地”

青砖黛瓦白墙,绿荫鸣虫香花。在沛县,一排排整齐的小洋楼傍河而建,以两层小楼为主,为村民提供90至140平方米的主力户型,并建有商业街区,配以通透的院落。原来的坑塘被改造成了人工湖,刺槐、榆树、柳树等原有的树木也最大限度予以保留,曾经破败不堪的老村变成了让人流连忘返的诗意田园。

小桥流水,赏心悦目;亭台小品,相映成趣。商业街、医务室、健身房、篮球场、图书馆、村史馆、老年公寓、沼气站等设施一应俱全。农民可以在农业专业合作社、物业公司务工。而以前,房子是低矮砖瓦房,路面也坑坑洼洼,垃圾随意堆放……睢宁邱圩的变化,成为徐州美丽乡村版图上迷人的一角。

在贾汪区,产业转型让农民“住有优居”,村民住进环境优美、配套齐全的规整小区,原有的污染排放工厂得到治理,像水泥厂这样污染重、噪声大,影响村民生活和身体健康的工厂已经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新型的现代化农业与旅游产业。远离城市的喧嚣,碧水蓝天衬托出这里诗情画意。

一幅幅美丽的乡村画卷正徐徐铺开,这是徐州围绕“幸福徐州”这一目标,全力实施城乡安居工程,推进农房改善工作的生动缩影。

自2018年9月苏北地区加快改善农民住房条件工作开展以来,市农房办带领各县区相关部门,始终将农民住房条件改善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民生工程,作为加快乡村振兴、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举措抓紧抓实。

三年来,全市建成新型农村社区项目108个、近2.4万户;建成新型城镇社区项目61个、近2.5万户;进城入镇购房近2300户;规划发展村庄就地新建翻建2.1万余户。全市累计改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7.23万户,提前完成省定三年7.2万户的目标任务,农村环境面貌和农民居住条件明显改善。

一个个数据振奋人心,农房改善不仅改善了乡村生活环境,也为乡村的发展带来了广阔舞台,赢得了更多机遇。一个个能人返乡、能人下乡,现代化产业在这里遍地开花,现代化农业在这里蓬勃发展,百姓的腰包越来越鼓,脸上的笑容越来越灿烂。

一段记忆

揭开美丽乡村蝶变新姿态

对于这场美丽的蜕变,已经经历过和正在经历的农民朋友们深有体会。过去的农村道路是狭窄的土路,下雨天泥泞不堪,孩子上学、村民进城就医都很不方便,还有农村的住房条件也不好,老式的烧煤做饭取暖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而如今,通过农房改善项目,这种过往也随着老房子的推倒一去不复返。在推进农房改善工作过程中,市农房办积极加强基础设施配套和公共服务提升,加大水电气路网贯通工程,推进管道燃气向乡镇延伸,目前全市建制镇管道燃气通达率达70.5%。对农房改善新型社区周边卫生室、幼儿园、小学和养老院进行建设改造,让农民群众过上与时代同步的现代生活。

农房改善充分体现为民利益导向,综合考虑群众意愿、乡村风貌和建设成本,科学编制村庄规划,将村庄划分为提升特色保护、城郊融合、搬迁撤并等五个类型,不断提高乡村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促进城乡融合,传承历史文化,保护和彰显乡村特色。

在建设过程中,农房办与各相关单位注重示范引领,聚焦京杭运河、黄河故道、山水大道、大沙河沿线村庄的特色,串点成线、以点带面,打造徐州农房改善示范带。沛县聚焦汉文化、微山湖、大沙河等载体元素,构建了水脉、绿脉、文脉与农房项目有机融合的组网式空间布局,努力以农房改善成果诠释特色田园乡村的丰富内涵、展现乡村振兴的现实模样。

与此同时,大力推进农村危房改善工作,瞄准危房改造与“痛点”“堵点”精准发力,共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8822户,创建了丰县梁寨镇高头村、沛县张寨镇玉皇庙村等农村危房改造示范村8个,为全面实现脱贫攻坚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过去村民的谋生方式要么是闷头种地,要么是外出打工,而如今,在推进农房改善项目过程中,各相关部门充分联动,深挖农业增收潜力,结合乡村公共空间治理,深入开展老村体土地复垦、闲散田块集中整治,有序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加快建设高标准农田,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拓展岗位增收渠道,积极推进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向新型社区集聚,根据对接用工需求开展针对性就业技能培训,越来越多的人留在乡村,回到乡村。

一套组合拳

打出乡村发展新未来

2021年,市农房办将持续抓好农房改善规划设计、综合配套、社区治理,不断将农房改善工作向纵深推进,为农房改善圆满收官打下坚实基础。

在统筹谋划方面,市农房办将联合相关单位和部门,遵循城镇化发展规律和新一轮村庄布局规划,科学谋划总体目标;加强部门联动机制,积极主动做好谋划规划、高层协调、重点推进、对外协调等工作;督促各职能部门履职尽责,做好部门分工责任落实。民政部门加强对新型农村社区物业管理的政策性指导,建立健全新型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管理维护、垃圾收运、绿化管养、公厕保洁等长效管理机制;农业农村部门加强对农村宅基地的管理,规范审批程序,严格履行“建新拆旧”要求,对进城落户的农村村民,指导各地多渠道筹集资金,探索通过多种方式鼓励其自愿有偿退出宅基地。

在抓牢抓实关键环节方面,坚持和完善在保障民利、设计建设、质量监管、产业支撑、社区治理等关键环节中的好做法,进一步提升项目质态和群众满意度。把农房改善作为乡村建设行动的切入点和关键抓手,更加突出与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与村庄布局规划优化、与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与加快相对薄弱片区发展等重点工作的结合整合;重点围绕故黄河风光带,大运河文化带,大沙河、山水大道产业带打造农房改善项目,与产业发展、交通水利、社会治理、基层党建同步实施,建成一批农房改善示范项目。

在持续深化要素保障方面,充分利用新一轮村庄规划成果,提前谋划、合理配置农房改善项目用地规划空间,优先保障农房改善项目用地计划。在筹融资、土地增减挂钩交易、省级专项资金、土地出让收入计提等资金筹集渠道的基础上,优化建设模式,由“统规代建”为主过渡到“统规代建”与“统规自建”“翻建插建”相结合,并积极引入工商资本采用市场化方式参与农房建设,进一步拓展投资渠道。

在构建长效管理机制方面,顺应乡村人员结构、社会关系的新变化,构建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自治组织为主体、各类经济社会组织为补充的新型农村社区治理新机制。积极培育新型农村社区新风尚,引导村民变居民,倡导移风易俗,积极宣传喜事新办、厚养薄葬、丧事简办等文明新风尚。建立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督查的“五有”农房新型社区物业管理长效机制,在环境保洁、道路维修、绿化养护、生活垃圾收运处理等方面进行常态化管理,实现治理为民、建设为民、发展为民。

一套“组合拳”,打出了徐州未来乡村发展的新未来,勾画出美丽幸福乡村的新期盼,徐州也将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写好农房改造后半篇文章,持续推进农房改善工作走深走实,为推动全市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徐报融媒记者 臧秀君

责编:秦春凤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