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无情,人间有爱。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常州市中小学生和教师都通过自己的一份力量,为社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记者近日从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了解到,该校经济管理系国际贸易实务专业三年级学生赵佳琳把刚刚获得的6000元“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奖学金”全额捐赠给中国红十字会,用于抗击疫情。赵佳琳表示,感动于这么多人民英雄的挺身而出,作为一名在校学生,尽管能力有限,也该尽己所能做些什么。她说自己将永远铭记这特殊的一年,珍惜生命,懂得感恩。
让有限的奖学金有无限的价值
入学三年,赵佳琳一直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同学眼中的好榜样——专业成绩始终名列前茅,多次获得“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称号;从二年级起,连续入选学校技能竞赛集训队,代表学校参加市赛、省赛,均获一等奖;对同学的求助总是有求必应,认真负责进行答疑解惑,在她的带动下,多名同伴进步明显。2019年秋,经市、省、部三级审核,赵佳琳成为首批“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奖学金”获得者之一,全校仅7人获得此项奖学金。
据了解,新冠疫情爆发后,赵佳琳每天坚持关注国内疫情动态,也了解了许许多多抗疫一线的感人故事。“怎样才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她想到了自己刚刚到手的奖学金。“早就有将这6000元奖学金用于公益事业的打算,也一直在寻找合适的方法,让有限的奖学金变得有无限的价值。”所以在和父母商量后,她毫不犹豫地将奖学金全部捐给中国红十字会。
虽然年仅18岁,但赵佳琳却是一名“公益小达人”。早在初中,她就开始参加常州市知名公益活动“一袋牛奶的暴走”,坚持四年,从初中延续到了高职。学习之余,她还陆续报名参与各类公益活动,既锻炼了自己,更帮助了他人。“想到自己投身公益,我就热血沸腾。”赵佳琳表示,今年自己18周岁生日时,她将用献血这一特殊的方式,来纪念自己长大成人,同时今后利用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参与到志愿服务和公益活动中。
一批师生投身抗疫一线
在刘高职,像赵佳琳一样关心社会,热心公益的师生还有许多。抗疫期间,多名学生投身抗疫一线,进行志愿服务;多名教师与有困难的学生结对,从心理和学业上给予辅导;师生利用自己的专业技能,以“艺”抗疫……
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学生朱焱杰利用自己在超市打工所挣1000多元购买了500个口罩,免费分发给小区困难老人。除此以外,他从2月初就报名成为小区的防疫志愿者,每天下午4点到8点在小区门口执勤。
数控技术专业的赵祥从2月14日起,主动请缨加入永红街道疫情防控工作,在辖区4个重要防控卡口,配合街道、村、社区工作人员不间断驻守,严密排查外来车辆人员,劝返外来人员,做好出入人员检测防控工作,宣讲防疫知识。
作为一名退伍军人,艺术设计系的何鹏楠在疫情初期,就向朝阳新村第二社区工作人员报名,承担起社区人员的管控任务。考虑到社区工作人员白天要上班,晚上值班太辛苦,他主动申请连续晚岗工作,每天连续工作12小时以上。之后,他被调去火车站执勤。虽然工作量更大,但在他看来,却可以为更多人提供服务。“这次疫情让我进一步体会到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亲眼目睹了身边一个个党员不顾自身安危,冲在防疫最前线的身影。我也将全程参加,用实际行动履行退役军人的神圣誓言。”何鹏楠说。
老师们也投入到这次抗疫队伍中。2名教师作为“青年突击队”一员,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结对线上辅导;20多位老师和全校600多名学生用书法、绘画、海报设计、视频、摄影等多种类别艺术作品,讲好战疫故事,涵养家国情怀,为中国加油。
美好的一天在爱心义举中延续
在刘高职,美好的一天会从“校长礼仪岗”中每一个面带笑容的“早上好”开始;又在师生们随手捡起身边的垃圾、自觉维护校园整洁、关心需要帮助的同学等这些微不足道的善心义举中延续。
据了解,从2015年起,刘高职实施学生素质素养提升的“十个一”工程,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自信阳光的气质、文明有礼的品质和创新创业特质的高素质技能技术型人才。其中,“十个一”工程中有“日行一善”,学校要求每人每天做一件善事,积善积德,幸福成长;每月参加一项公益活动,有担当、有爱心和愿奉献。“这样的倡议并不是让学生们要做一些惊天动地的感人事迹,而是希望学生们通过自己随手可行的小小善举,温暖身边的人。”该校学工处处长戴卫银说。
在这样的号召下,越来越多的学生参与到学校义工队伍中去。校团委书记包云介绍,目前该校的“以爱之名”义工联合会约有近千名志愿者,他们都主动加入到服务社会的行列中——常州图书馆中有他们的身影,利落地将堆叠在周转架上的图书一一归位;吊桥路社区、荆川里社区等共建点有义工们一笔一划所传递的新春祝福;常州福利院、红梅寿星宫、经开区社会福利中心,鲜艳的红马甲成为了老人们生活中的一道绚丽风景……一次次志愿活动,刘高职的师生们用忙碌的身影、专注的眼神,让善心义举成为他们的自觉践行:“也许我们做得微不足道,但我们想把自己心里的阳光播撒给更多人,自己也收获无限的快乐。”(尤佳 皇甫大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