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南通 > 正文
南通积极培育高素质农民助力乡村振兴 “新农民”扎根田头播撒新希望
2020-08-19 10:07:00  来源:江海晚报  

近3年来,南通市共有83248人参加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这些“新农民”扎根在田间地头,将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传递到农业农村,给农村田野带来新希望。

精准教学,培育农业人才

八月的田野,郁郁葱葱。如东县新店镇海青粮食种植家庭农场主王海青来回行走在田头,憧憬着又一个丰收季来临。“去年我应用水稻机插施肥一体化技术,416亩‘南粳9108’水稻实测单产一下子增加到739.8公斤,而氮肥施用量减少30%,施肥次数减少一次,相当于每亩增收150元。”

曾是农业“门外汉”的王海青,积极参加南通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不但自身成为技术型、知识型“新农民”,更延伸种植稻米加工产业链,实现从卖稻谷到卖大米,进而打响如东品牌大米的历史性转变,他也被认定为南通市新型职业农民优秀标兵。

“明天谁来种田?”是新形势下的一个新命题。

为了回答好这个问题,南通市2006年开始职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等,2015年启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并明确规定,今后农民培育每年提高5个百分点,培育人数不少于2万人,确保到2020年培育程度达到50%,并将此列为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

3年来,参与培训的新型职业农民涵盖南通市各县(市、区),有农场主、创业青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小农户等,培训内容以“课堂培训+基地实训+创业指导”的精准培育模式开展,并遴选熟悉“三农”、具有丰富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老师授课。

“2016年我参加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活动,从技术知识、品牌建设和实践能力等多方面接受培训,帮助我们真正实现增产增质。”袁兵是海安白甸镇袁兵草莓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在接受专业培训后,他通过信息化智能监控系统“精确”把关种植草莓,并在销售模式上率先推出踏田采摘、专车配送、直营销售等多种方式,收获成功,草莓园由最初的20多亩扩大到500亩。在他带动下,白甸镇有20多个农民家庭走上种植草莓致富之路。

市农业农村局对外经济合作交流中心副主任陆银介绍,仅2019年,南通市举办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149期,共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7307人,完成省厅下达任务数15200人的179.65%,市为民办实事任务数20000人的136.54%。全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程度达到56.96%,提前完成农业基本现代化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程度指标。

精建体系,完善长效机制

8月12日下午,南通锦江花园酒店,来自海门区的164名农业从业者被编成园艺水稻班、果蔬班、水产养殖班等多个班级,正在进行为期6天的培训。“现在正在进行第一阶段集中教学,包括在线学习、线下理论教学、实践参观教学。集中教学完成之后的两年内,我们会跟踪指导,安排专家上门服务。”南通科技职业学院殷琳毅老师介绍,该院承接的中央财政培训项目,每年培育计划人数1980人。

南通市还积极开展新型职业农民认定工作,培育出一批种养大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截至目前,已认定新型职业农民732人、新型职业农民标兵160人、新型职业农民优秀标兵36人。一旦被认定为新型职业农民,将在财政支持、金融保险、就业创业、土地流转、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获得扶持政策。截至目前,南通市已发放标兵补助456万元。

“全市农民培训的规模,从过去每年数千增至目前每年2万人,每年培训投入约1100万元。”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周金荣表示,从农民培训任务分解、进度督察,到效果反馈、标兵评选,全市农民培育正呈现大规模、精细化特色,为“六保”“六稳”筑牢农业“压舱石”,捧定粮食“中国碗”。

精准发力,培育高素质人才

“‘有知识、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才能称得上是高素质农民。”陆银说,随着农业高质量发展,农村需要大量高素质农民,南通市在培训方面逐步从单一的教育培训职能向全面服务农民发展延伸。

近年来,围绕粮食、葡萄、草莓、南美白对虾等优势特色产业,针对农户需要,聘请国家级、省级顶尖专家,对接主要示范性基地,进行现场指导、田间授课等常态化技术指导。2019年,南通市已创建实训基地23个,其中省级4个、县级19个。“为帮助通州湾地区农户种出最美葡萄,农业部门甚至连中科院葡萄所所长、南农大陶建敏教授等顶级大咖,也悉数请来南通。”陆银说道。

洋口镇甜港村兴洋家禽养殖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彬是一名农业带头人,他以学促发展,从中逐渐摸索出“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农业生产模式,由企业统一供种、统一管理、统一销售,有效帮助周边50多户村民解决鸡蛋的生产销售等难题。

今年,为应对疫情,南通市创新培育模式,开展了线上线下融合培训,做到疫情期间高素质农民培育不间断。截至6月10日,全市线下培训高素质农民1047人;线上培训33期,培育高素质农民21388人次。

“从2006年职业技能培训、2015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到如今高素质农民培训,随着南通市农民培训的名称、内容、方式的不断变化,折射出的是党和政府对农民的关爱愈加浓厚、扶持倍加精准。”陆银说,随着南通市高素质农民队伍日益庞大,必将为推进南通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作出积极贡献。 记者吴霄云

责编:苏敏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