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南通 > 正文
南通海门:活用非遗,让党史学习教育入耳入脑入心
2021-06-21 09:59:00  来源:“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有三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海门山歌、通东民歌、沈绣。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海门的非遗传承人不忘初心,积极创作、大力宣传,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文化作品,通过非遗文化作品宣传党史知识,表达爱党、敬党之心,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送上美好祝福。

“海门山歌”传递爱党之心

自3月份开始,海门山歌艺术剧院开启了“精彩海门,党旗飘扬”百场红色文化送戏下乡活动。在海门街道、四甲镇、临江新区等多个基层点,演出人员以革命题材为主,用“海门山歌”的形式,热情歌颂中国共产党,将党史学习教育的浓厚氛围送到百姓家门口。据悉,剧院至今已演出44场,活动将一直持续到今年12月份。

“想当初,队伍才开张,拢共才十几个人、七八条枪。皇军追得我晕头转向,多亏了阿庆嫂,她叫我水缸里面把身藏……”首场演出在海门街道滨江花园社区开启。舞台上,演员们用海门山歌的形式演绎着《沙家浜》选段,重现红色经典。大合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唱出了在党的领导下,中华儿女前仆后继的英勇气概;双人舞《十送红军》展现了长征精神的同时,也表达了军民团结一家亲的深厚感情;独唱《映山红》饱含爱国热情,唱出了拳拳赤子之心,进一步激发了大家的爱国热情,凝聚了奋进的力量……社区居民朱光明由衷感慨:“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都是革命先辈用鲜血和汗水换来的,我们要听党话、跟党走,也要积极为党、为社区群众服务,发挥自身余热。”

“海门山歌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海门一张靓丽的惠民文化品牌。我们用山歌的形式,改编经典作品,寓教于乐,使党音入耳、入脑、更入心。”海门山歌艺术剧院院长、海门山歌代表性传承人宋卫香说,剧院用海门山歌的形式演绎红色经典,在保留其精神内核的同时,以当下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党史学习教育真真切切地走进人们心里。

“通东民歌”唱出敬党之情

“是谁为我们打下了江山,让我们的生活多红火……”在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之际,非物质文化遗产“通东民歌”的代表性传承人崔立民为表达自己对党的崇敬之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忙着收集素材、创作歌曲。《永远跟党朝前走》《书记是我们的贴心人》等多首带有通东民歌特色的原创作品,已经出炉。

崔立民的父亲崔朝冠曾是红十四军通东地区王灶河崔家园党支部书记,崔立民的骨子里也流淌着革命的血液。创作《永远跟党朝前走》这首歌时,他想到的是为革命献身的父亲,是为党的事业奋斗牺牲的革命先辈们。崔立民说:“正是有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有了现在的美好生活。《永远跟党朝前走》这首歌曲,表示我永远听党的话,按照党的要求去工作、去努力。”

《永远跟党朝前走》唱出了老百姓对党的热爱,《书记是我们的贴心人》唱出了对基层党员干部的热爱,《一年更比一年好》则唱出了党领导下的美好幸福生活。崔立民特地在歌曲中加入了通东民歌的曲调,他说:“通东民歌源于劳动生活,它丰富的内容和曲调、优美的旋律和强烈的感染力,深受广大劳动人民的喜爱,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我作为传承人,有责任、有义务把这样极具地方特色的文化与当下的时事相结合,传播出去、传承下去。”接下来,崔立民将带着新创作的歌曲走进社区、走进学校去传唱。

“沈绣党旗”凝聚美好祝福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江苏凯利绣品公司的9名党员,利用沈绣技术绣党旗,她们用一针一线来表达对党的美好祝福,以最真挚的情感展现对党和祖国的深厚情谊。

“我们用做工细致、技术精湛的手工艺品来表达爱党之情,让人们在欣赏非遗作品中牢记历史。将沈绣与党史学习教育相结合,赋予沈绣这一非遗文化更深的意义,为传承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赋予浑厚力量。”沈绣传承人周占贤说道。

据了解,除了三幅党旗外,她们还绣了万里长城、故宫等作品。一名绣娘告诉记者,能参与这次的绣党旗活动,非常激动,能用自己的双手为党送上一份礼物是自己的荣幸。“希望我们的党青春永驻,希望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她说。接下来,她还会继续绣一些与党史相关的作品,并且把沈绣这门手艺传给更多的人。

作者:董娟 胡薛丹

责编:秦春凤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