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南通 > 正文
抗疫一线,巾帼不让须眉
——走近南通三院驰援南京的“女汉子”
2021-08-06 10:38:00  来源:江海晚报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在南京突发新冠肺炎疫情的紧要关头,市第三人民医院积极响应号召,先后选派13名医务人员加入南通市各批次增援队伍出征南京。值得一提的是,这13名医务人员都是清一色的“女汉子”。自7月22日最早一批队员入驻南京至今已经整整两周。

舍弃小家

只为更多家庭平安

7月21日晚9时,市三院护理部接到市卫健委紧急通知,要求选派10名护理人员第二天早晨出征南京,执行核酸采样任务;7月22日凌晨1时,以中共党员、感染病区护士保雯雯为组长的10名护理人员整装待发,等候出征的最终指令。

7月22日早6时半,南通市赴宁增援首批采样队出征。市三院保雯雯、贲海燕、夏燕、陆韵、季佳燕、韩朱晶、李棋棋、赵欢、朱霜晨、王蕾10名护理人员与兄弟医院同仁共120人增援秦淮区。迄今为止,她们全程参与了南京已经结束的全部四轮核酸采样。

在月牙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名白衣天使与当地医务人员精诚协作,冒着酷热顽强战斗。她们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每轮采样8000多人次。由于采样量大、时间紧,她们尽量少喝水,减少上厕所次数,从而省下时间加快进度,缓解人员聚集。

保雯雯是这次市三院援宁小组的组长,是一名参加过去年抗疫的“老兵”,由于她的爱人在消防救援站工作,不能经常回家,援宁期间,她9岁儿子的学习只能靠自己;贲海燕、夏燕的孩子下半年上幼儿园,李琪琪的孩子才28个月,然而,她们毅然选择了别离。他们舍弃小家,是为了让更多家庭健康、平安!

院感专家

太爱“唠叨”嗓音嘶哑

在英勇的战“疫”队伍里,有这样一群人,她们虽然不在一线抢救病人,但却让更多的人避免了感染,她们是逆行战士得以冲锋陷阵的“盾牌”——院感工作者们。

作为南通市院感领域的资深专家,市三院感染管理科科长王芳在7月26日增援南京市第二医院汤山院区(南京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

南京市公卫中心承担了艰巨的病人收治任务,随之而来的是严峻的院感防控压力。王芳刚一抵达,就立刻熟悉情况开展工作。南京市公卫中心院感防控工作组分为5组,王芳和另外3位外援专家主要负责对新进入人员进行穿脱防护用品的培训与考核,以及感控护士感控职责的培训。

每天清晨5时多,王芳就早早地起床,6时30分准时前往医院,一直忙碌到晚上9时多才回到住处。十几个小时里,除了吃饭、上洗手间外都在培训考核。长时间的说话让王芳嗓音变得嘶哑,嘴唇也起了泡。

自7月27日以来,王芳已培训医生、护士、保洁、外来维修人员500余人。一名护士打趣地说:“王老师很爱‘唠叨’,相关注意点会跟我们再三叮嘱、反复强调。”然而,正是在这不厌其烦的“唠叨”声中,医护及所有工作人员才更加安全。

争分夺秒

尽快提供准确诊断

面对严峻复杂的疫情防控新形势,市三院检验科在无私奉献,守好“阵地”的同时,7月22日,季佳雯、丁妍燕两名年轻人积极响应号召,驰援南京。

“90后”检验师丁妍燕5月下旬刚举办了婚礼,季佳雯7月31日迎来自己3岁儿子的生日,关键时刻,她们放弃了甜蜜的新婚时光,放弃了与孩子欢聚庆祝的时刻,毅然选择来到新冠病毒诊断的岗位。

在南京鼓楼医院江北院区、南京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PCR实验室,两位年轻的姑娘身着连体防护服,佩戴护目镜、N95口罩、双层乳胶手套一刻不停地进行着核酸提取、配制试剂、加样、扩增等操作。

在重重防护和检测压力下,她们坐在狭小的生物安全柜前,冒着感染的风险,在有限的空间内进行着各项精细操作,全身早已被汗水浸湿、又焐干了不知道多少遍。然而,由于工作中不能喝水,即使流再多的汗、再口渴也只能忍着——这一“忍”就是至少8个小时,检测机器则保证24小时运转不停歇。

7月31日,她们所在的南通市赴宁增援第一批核酸检测队按照江苏省卫健委统一部署,会同盐城市增援南京核酸检测队共110余人转战扬州,在扬州(邗江)生物医药创新实验中心接续战斗。

不一样的单位,一样的坚守。丁妍燕说:“我们虽然不在临床一线救治病人,却是离病毒最近的人。我们争分夺秒与病毒博弈,早一分钟提供准确的诊断,就能让疑似患者早一分钟接受隔离治疗,就能尽可能减少疫情的进一步传播。”

(记者 冯启榕 通讯员 王晨光)

责编:朱剑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