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南通 > 正文
建设生态通州,走绿色发展之路
2021-10-15 09:21:00  来源:南通日报  

 

 

13日,喜讯传来,在生态环境部命名的第五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名单中,南通市通州区榜上有名。江苏5家上榜,南通1家。

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是全区上下共同的期盼和梦想。为了能实现这一目标,通州区坚持“生态为基、绿色发展”,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先行、先试”,努力将通州建设成为生态经济发达、生态环境优美、生态系统安全、生态文化浓厚、生态制度健全,自然生态与社会文明高度和谐统一的独具魅力的现代化新城,向着生态文明新时代奋勇前进。

近年来,通州城乡面貌不断完善,城市品质日益提升。南通新机场选址获批,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沪苏通铁路、盐通高铁建成运营,交通枢纽地位更加凸显。轨交1号、2号线一期工程(通州段)双线贯通,宁通高速扩建、绕城高速通州段启动建设,通洋高速西亭互通连接线竣工通车。江海大道东延工程进展顺利。金沙湾新区“四路一桥一公园一医院”启动实施,面向未来的活力新城全面起势。城区更新步伐加快,高新区环境提升地块旧貌换新颜。平潮滨江高铁新城开发建设全面展开,南拓片区城市设计形成初步成果。通州已竣工交付安置房134万平方米,铺设燃气管道60公里,新增城市绿地9.4万平方米。

通州区美丽乡村建设成绩显著,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圆满收官,城乡环境卫生不断改善。全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以牢固树立习近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扩大城乡绿色空间 ”思想为指导,按照《通州区农村人居环境三年行动方案(2018年~2020年)》的目标任务,融合特色田园乡村和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在全力推进“两成示范、村村整治”工程中突出示范引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圆满收官,改造农村户厕4.1万座,建成水美镇村27个、美丽宜居村庄160个,创成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区。该区从改善城乡环境卫生条件,提高城乡环卫保洁效能的目标出发,全面建立“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区处理”的城乡垃圾统筹处理体系,健全管护机制。全区配套建设9座压缩式垃圾中转站,保证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储运,且全部无害化处理,达到农村生活垃圾“应收尽收,日产日清”的总体目标。

通州区绿色生活方式全面践行,垃圾分类有序推进,绿色创建不断深入。通州区多措并举,全力推进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化行动,基本形成了具有一定特色的通州生活垃圾分类模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探索开展以乡镇为单位,全域推进垃圾分类试点,形成了一定可供借鉴的片区分类管理经验。截至目前,通州区共有6个镇(街道)21个村开展生活垃圾“四分类”试点工作。通过党员活动、百姓讲堂、职业农民课堂等,宣传相关知识,营造了“人人知晓垃圾分类,人人支持垃圾分类,人人宣讲垃圾分类”的社会氛围。通州区持续推广绿色消费,增强绿色供给,限制使用一次性产品,完善创新绿色消费政策体系。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商场、绿色餐馆等。大力发展公共交通,鼓励自行车、步行等绿色出行。党政机关带头开展反浪费行动,严格落实各项节约措施。坚持以绿色采购为导向,制定绿色政府采购计划,严格执行采购程序,不断提高环保节能产品的采购比重。

坚持绿色引领,打造宜居宜乐美丽通州

坚持铁腕治污,建立健全生态文明体制

通州区位于长江三角洲北翼,是一座千年历史文化名城,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近年来,通州区创成全国首批节水型社会示范区,荣获省级绿色建筑示范区和南通市首个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9镇11村创成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村,刘桥镇通过国家卫生镇验收,石港镇睹史院村获“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通州区着眼长远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建设相关制度,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不断完善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制度,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同时更加注重完善生态环境监管机制,加强区内环境执法联动机制建设。

围绕高质量发展目标,通州区自2016年起对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施综合考核。通过综合考核的引领作用,重点推动产业、城市、交通转型升级,打造创新、改革、开放动力引擎,加快民生福祉、生态质量、社会治理改善提升,打好“三大攻坚战”,扎实推进各项工作,推动“强富美高”新通州建设取得更大进展。

通州区生态环境、纪委、检察、法院、公安、司法等部门联合建立履职风险“五联防工程”机制,环保执法行刑对接机制更为顺畅。近三年,通州区共开展联防活动60多次,防范各类风险120多个,会商解决疑难案件80余件,对环境违法行为起到了强大的威慑作用。举办“环保与法”论坛,成立了南通地区首支环保法律服务团,提高环保工作法制化水平。仅2020年环保立案处罚261件,处罚金额976万元,环保执法力度位于全市前列。

该区坚持实践创新,结合城乡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健全和完善镇(区、园、街道)环境保护机构,将环境监管网格实体化延伸至乡镇、拓展到村居,确保排污单位得到有效监管、违法行为得到及时查处、污染事故得到有效防范、突出问题得到稳妥解决,真正实现环境监管“纵到底、横到边、全覆盖”。

坚持问题导向,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显著

2020年,通州区全区空气质量(AQI)达标率85%,同比上升1.7个百分点,PM_2.5浓度31微克/立方米,PM_2.5浓度全省54个县(市、区)中排名第八。近年来,通州区深入贯彻落实蓝天保卫战各项要求,紧紧围绕上级文件要求,制定年度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计划,明确工作目标,分解工作任务,落实工作责任。该区紧盯扬尘、挥发性有机物、臭氧三大污染源,采取超常管控措施,全力保障空气环境质量。通州充分利用第三方专业团队驻场服务,准确把握大气污染成因,实现精准治理,建立“精准治、精准防、精准管”治气工作机制。实施城区PM_2.5加密监测,完成2部颗粒物扫描设备和24个微型站建设,建设14座镇级空气自动监测站,实现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点全覆盖,为空气质量改善提供科学和技术支撑。

通州区高度重视河长制工作的深化落实和组织推进,在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等方面着力构建大体制、完善大机制、推进大整治。2020年,全区12个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全部优Ⅲ,5个考核水功能区水质全部达到Ⅲ类目标要求,入江支流断面水质持续消除劣Ⅴ类,年度水质在Ⅲ类及以上,环境质量水平和改善幅度在全省63个县(市、区)排名中排名第七。围绕“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目标,该区落实水质监测、巡查管养、活水保质等长效管理措施,打造生态样本河道410条(段),城区实现无黑臭水体。通过生态河道的示范引领,让广大群众切身感受到“河长制”工作成效,“水美通州”的生态名片越加靓丽。

通州区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风险管控”原则,推动土壤污染防治各项措施落地生效,有效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人居环境安全。自2018年启动土壤质量状况详查工作以来,通州以耕地为重点,相继开展了540个点位的农用地土壤监测、370家重点企业地块信息采集,努力建立通州区土壤环境质量“数据库”,掌握全区重点行业企业用地中污染地块的分布及其环境风险情况,建立污染地块清单和风险管控名录。通州区对区内重点监管企业责任落实情况采取考核评价和责任制管理,压实企业主体责任,有效防范建设用地新增污染。近年来,通州区着力解决区内印染污泥、家纺企业废料、建筑垃圾、餐厨垃圾等乱倾乱倒、非法处置行为,建成垃圾处置项目8个。

通州区通过创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切实优化了经济发展、改善了人居环境质量、提升了城乡生态品质、增强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能力。

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创建工作不仅明确了通州的发展道路、提升了区域综合竞争力、丰富了城乡统筹发展的内涵,而且使通州的区位优势、生态资源优势更加凸显,提升了生态环境软实力,增强了投资活力。通州区先后引进中国民生投资集团旗下的中民筑友科技有限公司、未来岛工业机器人项目、艾佩达精密机械项目、恒科二期、展华电子印刷电路板项目等企业和项目,为区域经济注入了绿色产业元素,展现出强大的发展后劲。

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创建倡导绿色化生活方式,普及先进的生态文明理念,提升了人民群众生态文化认知。通州区委、区政府立足群众关心关注的环境突出问题,实施了一大批生态建设项目,从根本上保障了人民群众最需求的水、气、声等家园环境,解决了人民群众最关心的污水处理、垃圾处置、环境整治等切身问题,同时,实施了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等系列保障机制,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健全了制度建设。通过创建,通州人民深刻体会到生态文明的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关键举措,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更坚持“绿色引领、可持续发展”的信念,坚定了打好“生态文明”战役的信心。

通州区生态建设虽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和挑战,产业结构调整仍然任重而道远,环境质量持续改善难度日益增加。通州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该区将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以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向往为目标,始终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切实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现代化,努力打造工业发达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通州样板”。

(记者任溢斌 崔祝进)

责编:朱剑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