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524105814.jpg
微信图片_20240524105814.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南通 > 正文
南通:汇聚点滴爱心 社会携手帮扶
2023-06-30 11:13:00  来源:江海晚报  

“我每个月都会参与扶贫基金会的月捐活动,带着孩子一起做公益。这次看到潘奶奶一家的情况后,就想尽点微薄之力。”上期报道发出不久,一直关注《江海晚报》的季女士,立即联系到“关爱一线牵”栏目组。

6月28日,顶着夏日骄阳,栏目组在崇川区陈桥街道天和社区工作人员的陪同下,走进本报上周发布的10户困难家庭,为他们送去电风扇、电饭锅、微波炉等爱心物资。

来到华景新居,倪伯伯正拄着拐坐在底楼楼梯间外乘凉。倪伯伯现在肢体二级残疾,年轻时还能一瘸一拐地慢慢走,三十多岁后情况加重,只能拄拐踱步。因为身体原因,一直无法打理农田或外出工作。

受遗传影响,倪伯伯的儿子倪翔(化名)出生后同样无法正常行走,后鉴定肢体二级残疾,平日全靠电动三轮椅出行。一个多月前,因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倪翔开刀手术后就一直在家休养。“去年女儿还遭遇大的车祸,进ICU抢救了,如今也卧床在家。”倪伯伯介绍,因为营养跟不上,女儿骨头恢复得很慢。

一家四口,三人身体不便,倪伯伯家中全靠老伴照料。

女儿手术自费11万多元,儿子手术自费7000多元,倪伯伯一家节俭度日。如今家中经济来源除了老两口的安置退休金外,就是儿子每月的残联生活补贴和护理补贴,全部加起来也不过3000多元。“我之前在残疾人之家也每天做些手工活,每个月300元。等到下周我身体好一点了就去。”倪翔说。

一家互相扶持 前路依然光亮

“儿子上班去了,这会儿我一人在家收拾收拾。”一进门,孙爷爷立马打开风扇招呼大家坐下。孙爷爷的儿子13个月大时,因生病落下了肢体三级残疾,虽然平时在厂里打工,但做一阵就要歇一歇。“那时我还在做瓦工,就几毛钱一天,没钱看病,就把50元买的手表给抵押了。但后来,孩子还是留下了后遗症。”孙爷爷说。

今年77岁的孙爷爷虽然此前因膀胱问题手术过,但身体恢复得还不错,人看上去很精神。原先家中还在种田,但自四年多前老伴因癌症去世后,孙爷爷就在儿子的劝说下在家休养。“还好家中拆迁安置了,如今每个月能有1900元的退休金。”

孙爷爷一家安置时分到了两套房,儿子一家住在楼下。因儿媳患有心脏病,不能劳累,平时大多由孙爷爷烧煮,大家一起吃。孙爷爷介绍,孙女目前在东南大学就读会计专业,还有一年就毕业了,不仅从小成绩好,也很懂事体贴人,目前正值暑假在外兼职。

社区对接帮扶 开展志愿服务

“考虑到倪伯伯一家的情况,社区在摸排后上报相关部门,为他们增添了扶手、洗澡椅、报警器等生活辅助设备。孙爷爷孙女上大学时,社区也报送相关条线,争取到了部分慰问补贴。”天和社区党总支副书记郭玉红说。

近年来,天和社区依托“走帮服”“村村到、户户进、人人访”等市、区、街、社区四级层面的走访摸排,关注、掌握辖区困难家庭和特殊群体情况,形成问题清单,并针对实际问题和需求,对接关工委、残联、工会、组织等不同条线政策,帮助申报,尽力帮扶。

此外,辖区结对共建单位也会定期开展慰问活动。除了每个月走访外,社区还依托“玫瑰缘”志愿服务站这一公益类社会组织开展结对帮扶,以“数对一”的方式鼓励社区的优秀党员家庭、最美家庭、文明家庭、爱心家庭与辖区困难家庭结对,有针对性地帮助结对家庭走出困境。“社区党组织的为民服务资金每年还会预留两万元,用于突发事件和对家庭有困难的党员、居民进行适当慰问等不特定情况的支出。”郭玉红说。

(记者江姝颖)

责编:朱剑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