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出生在一个无声的家庭,上天对他的父母按下了静音键,孩子在生活中享受不到来自父母的欢声笑语,普通孩子眼中习以为常的小事儿,在他身上成了奢望。在张謇先生“忠信笃敬”精神引领下,这个平凡的少年把挫折化为行动,用爱谱写出一曲动人的歌。他就是南通市第二初级中学学生张俊煵,获评2022年度南通市新时代好少年、2023年新时代江苏好少年。
勇挑重担 一块坚强的“小钢板”
这个特殊的家庭,父母都失去了听说能力,孩子听不到父母的睡前故事,也从未听到过那些他所渴望的关爱话语。他从小就明白自己与他人不同,但他没有因此对生活失去信心,而是主动承担起家庭责任重担。面对父母残疾,他从未困扰和自卑。从懂事起,他就坚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整理房间、收拾书包、洗刷衣服和鞋子。从小到大,无论是去交家里的燃气、水电费,或是去超市买一些生活必需品,他都可以应对自如。他在保质保量完成作业后,急匆匆往家赶,老师和同学们都觉得很诧异,追问了几次,他才说是为了赶在爸妈回家前,择菜、洗菜、淘米、炒菜,为疲惫了一天的父母精心准备一顿可口的饭菜。晚饭后,他还会给父母捶捶背,打上热水给他们泡泡脚。春游时,其他同学都有父母准备好的美味零食,而他只有自己亲手制作的炒饭,他还快乐地与同学分享。他深知父母为了培养他,起早贪黑地打工赚钱,工作非常辛苦,点点滴滴都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小小的他用稚嫩的肩膀,扛起家庭的重担,成为了南通市孝老爱亲的少年典范。
自学手语 家里家外的“翻译家”
因为父母是聋哑人,沟通方面有障碍,为了能更好地和父母无障碍交流,张俊煵从小就跟着妈妈苦练手语,刚开始学着用一些手势、动作跟父母交流,对着镜子反复地练习,有时为了一个动作做到位,他常常一练就是一个小时,脚站累了,手练酸了,一想到能更有效地和父母交流,他又坚持了下来。为了强化记忆手语动作,他每天晚上在完成家庭作业后,坚持睡前抽出一小时和父母手语交流。终于,他在生活中慢慢学会看父母的手势、眼神、面部表情等,逐渐理解会意,并能用手语跟父母简单对话了,他的手语水平已经能处理基本生活问题了。
现在,他们的手语交流更加顺畅了,从最初表达穿戴、洗漱等生活日常用语,到能用流畅的手语和父母聊天,聊学校发生的有趣事情,聊自己取得的成绩和进步。在做翻译时,他很耐心,一遍遍地用手语询问父母的意见,直到他们理解为止。遇到障碍,他会一次次地和对方说“对不起,请再等一等”。父母在无声的世界里感受到儿子的懂事、看到了孩子的成长,彼此之间用手语的方式互送慰藉。因为他,家里充满了欢笑。这个12岁少年用自己的孝心和温情抚慰着父母,让家中充满浓浓的爱意。
自信自强 开朗乐观的“小太阳”
家庭虽然给张俊煵的生活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和困境,但也让他学会了坚强乐观。他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学雷锋”志愿服务,总是把最苦最累的事留给自己。遇到聋哑人时,他总是第一个冲上去,用他擅长的手语与对方沟通,了解需求,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当同学遇到困难时,他总是热心地站出来,即使自己不能解决也会尽力提出自己的看法,供他人参考。他尊敬师长,每次见到老师都主动问好,经常抢着帮老师捧本子、擦黑板、整理讲台。他就像一颗小太阳,总是给周围的人带来温暖。
他不仅乐于助人,还喜欢体育活动。张謇一小的操场上,课后常常有一个矫健的身影穿梭在篮球架下,运球、投篮一气呵成,时时赢得同伴们的阵阵喝彩。这个小小的少年,默默地下定决心,锻炼好身体,让父母少为自己操心。“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生活上的困难并没有击毁他,反而练就了他乐观积极向上的性格,这位好少年坚信:只要自己不放弃努力,笑对生活,自强不息,以凤凰涅槃的精神坚定信仰,就一定能渡过难关,收获美好明天。
“百善孝为先”,张俊煵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孝老爱亲的真谛,坚守初心、始终如一、砥砺前行。
(作者朱博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