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南通 > 正文
七旬母亲用爱守护儿子的生命
2024-07-05 10:04:00  来源:江海晚报  

3日下午,江海晚报记者在南通市崇川区城东街道郭里园社区工作人员的陪同下,来到了郭里园新村小区。王炳亭的家在5楼,从一扇锈迹斑斑的老式防盗门走进家中,满目都是岁月的痕迹。在这里,我们听到了一个母子情深、共度艰难的故事。

痛惜:青年时期患病

“快来坐坐,吹吹风扇。”王炳亭年过七旬的母亲王英兰热情地招呼大家,“王炳亭上午刚做完血透,现在还在休息。”此时,卧室里的王炳亭正伴随着电视机体育频道的男声进入梦乡。王炳亭今年48岁,在年仅28岁时就被确诊患有糖尿病,10年后又患上尿毒症,并让他的双眼彻底失去了光明。这10年来,王英兰带着王炳亭保持着两天去一趟医院做血透的频率,才让他将生命延续至今。“他这个病透析不能停的,一旦停下,就无法维持。”虽然低保户医保基本覆盖了大部分医疗费用,可对于每个月只有一千多元低保补贴的家庭来说,远远不够。“之前吃的一款药要300元一瓶,还好现在有国产的,72元一瓶,报销后费用就很低了。”

原先,王炳亭身体虚弱时,母子俩都会在小区门口搭一辆人力三轮车出门。“这种三轮车一人要15元,一次血透光路费就需要花60元。”为了省钱,在王炳亭身体稍好一点、可慢慢走路后,母子二人选择步行到医院就诊。这20分钟的路程,算得上是王炳亭患病后日常走的最漫长的路。

感恩:母亲悉心照料

20年前,王英兰的丈夫去世了。20年来,王英兰精心照料着自己的孩子。“虽然只剩下我一个人了,孩子也得照顾好。”这个孤独坚强的母亲说,她的笑中带泪。起初,王英兰做着一份保洁的工作,可随着年纪越来越大,她的神经痛和关节炎也愈发厉害,再加上家里的儿子也需要照看,便辞去工作专心守护。

为了让王炳亭能够得到一些锻炼,王英兰每天都让他将双手搭在自己的肩膀上缓缓走路,像灯塔指引着迷航的船;为了补充透析后失去的血液,王英兰每天精打细算,尽量顿顿都给孩子煮上一碗红肉,希望能够促进王炳亭体内红细胞的生成;为了缓解尿毒症带来的甲状腺问题,王英兰主动学习了一些知识,避开钾元素过高的食物。“冬天的黑菜不能吃,哪怕平常的小白菜我也要洗了又洗,好好焯水,尽量降低其中的钾含量。”王英兰告诉我们。

说罢,王英兰起身到卧室喊起了正在小憩的王炳亭。王炳亭的个子颇高、身材并不瘦弱,但左手小臂上留下了大大小小数个血透后留下的疤痕,双腿小腿上都有大块的紫色斑点,这些都是疾病给他留下的可见的伤痕。

平静:生活总要继续

“瞎了这么多年,我什么都看开了。”一张床、一个电视机,以及一天隔一天的透析构成了王炳亭的大部分生活。虽然眼不能视物,但王炳亭凭借多年的生活经验,也能在母亲的辅助下基本做到生活自理。而为了缓解独处时黑暗里的孤独,王炳亭总是开着电视机。毕竟,不能看能听,也是好的。

“刚开始得病那几年,我晚上常常睡不着,滋生了轻生的念头,都是妈妈把我救了回来。”王炳亭的双手手腕上布满了数十道自残伤痕,看上去触目惊心。“但我知道,我只有妈妈,妈妈也只有我了。”王炳亭平静地说着,但眼中却是泪光闪闪。

10年来的血透治疗让王炳亭的身体有所好转,他也慢慢接受了这样的生活。“生活总要继续的,能坚持一天就坚持一天,活着比什么都好。”王炳亭说。(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记者卢铖卉)

责编:朱剑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