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垃圾分类,一头连着民生,一头连着文明。近年来,南通市新城桥街道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科技为支撑、以群众参与为基础,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逐步将这件关乎居民生活品质的“关键小事”,做实为助力城乡精细化治理的“民生大事”,探索形成了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垃圾分类新路径。
走进八厂社区易家桥壹号院,曾经恶臭扰民的生活垃圾聚集点,如今已变身绿植环绕、座椅齐全的休闲娱乐小游园。这处环境的蝶变,正是街道以“共治共享”理念推进垃圾分类的生动成果。自垃圾分类工作开展以来,八厂社区率先搭建“社区—居民—物业”三方联动机制,依托原有穆邻志愿服务队组建“垃圾分类治理志愿服务队”,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每天早晚值守投放箱旁,引导居民有序投放。文峰社区创新成立三方议事会,社区牵头协调、物业负责设施维护清运与数据公示、居民代表参与决策,遇到新问题协商解决,构建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垃圾分类新格局。
为让垃圾分类理念深入人心,街道打造“线上+线下”“理论+实践”的立体化宣传矩阵,让环保意识融入日常。城南新村社区自创自演《垃圾分类好处多》快板舞蹈,以艺术形式宣传垃圾分类;八厂社区联合吉的堡幼儿园开展“垃圾分类变废为宝”手工赛活动,孩子们用塑料瓶、废纸箱制作创意作品,在动手实践中种下环保种子;启秀社区依托物业服务社,成立志愿服务宣传队,每周末进行入户一对一宣传,居民生活垃圾参与率达90%以上,知晓率100%;易家桥社区创新推出“积分兑换”奖励机制,居民累计15积分即可兑换环保袋、清洁用品等实物,积满100分可直接抵扣车位管理费,有效提高了居民积极性……这些立体化宣传举措层层递进、深入人心,不仅让垃圾分类知识家喻户晓,更有效激发了居民主动参与的内生动力,为街道垃圾分类工作的常态化、长效化开展筑牢了坚实基础。
旧电脑、塑料瓶、废纸箱、旧衣物……这些可回收的废弃物品在新城桥街道朝晖社区有了新去处。居民只需在智能回收柜前扫码,跟着语音提示投放物品,“环保金”就能实时到账。为了增强宣传的趣味性和互动性,朝晖社区联合南通科技学院发布AI数字人垃圾分类文明倡议视频,把枯燥的分类知识变成居民愿意看、记得住的趣味内容。
垃圾分类是一场持久战,需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地推进。接下来,新城桥街道将在深化共治共享机制、创新立体宣传模式、升级智慧分类服务的道路上持续发力,让“关键小事”更贴民生温度,让“民生大事”更显治理精度,绘就基层治理绿色新图景。
(作者 李书冉)